军事理论复习提纲--人人网摘.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中国国防
我国的国防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以及领土完整的自卫性
国防。
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①多种形式的斗争和角逐;
②战争潜力的转化;
③是综合国力的对抗与较量;
④质量建设的道路;
⑤威慑作用的功能;
⑥国防教育的普及和开展。
民族凝聚力
∣灵魂
经济实力 基础 综合国力 支柱 国防实力
新中国国防建设回顾:第一阶段:恢复时期(1949~1953)
第二阶段:调整时期(1953~1965)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调整
规范国家在国防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坚持依法治军,是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是新时期部队做好战争准备,打赢战争的根本保障。
兵役法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它武装组织或在军队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
公民服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服现役、服预备役、学生军训、拥军优属。
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经过动员后所有可以直接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人力。包括预备役部队、民
兵和其它服预备役的人员以及经过军训的大中学校的学生。
国防后备力量的作用:①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保持一定的国防威慑力;
②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保证雄厚的兵源;
③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进行现代人民战争。
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精干的
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
国防建设目标:①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
进。
②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③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党和人民赋予人民军队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也是基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快速发展提出来的。
④“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
⑤坚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人民民主专政
的坚强柱石。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使命: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
建设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民兵(由不脱
产的人民群众组成的武装组织,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解放军的助手和国家的后备
武装力量,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有平时状态转
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
国防动员主要内容: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政治动
员。
人民防空动员的主要任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防空设施建设,
组织防空专业队伍,普及防空知识教育,配合防空作战,消除空袭后果。
国防教育是以国防为目的、教育为手段的一种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
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教育的活动。
国防教育的基本原则:①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②服从大局,注重实效;
③坚持改革,适应发展;
④全民动手,形成合力。
2001 年8 月3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9 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第二章 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
命战争和军队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①初步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1921.7~ 1935.1
②科学体系基本建立时期(抗日)1935.1~ 1945.8
③全面成熟时期(解放战争)1945.8~1949.9
④继续充实和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建设)1949.9~ 至今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①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直接掌握和影响部分武
装力量;
②井冈山会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的革命道路;
③缔造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④提出“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原则和红军作战原则。
战争观:即人们对战争的根本系统的看法和对战争的基本态度。
正义战争:一切进行的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战争。
非正义战争:一切未被人民根本利益,阻碍社会进步和向前发展的战争。
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