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06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鉴定标准化操作规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件名 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鉴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修改日期 签 字 修改日期 签 字 复审日期 签 字 复审日期 签 字
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鉴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保证血液及血液成分的红细胞ABO血型在临床上同型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五条特制定本标准化操作规程。
二、方法
采用试管法检测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
三、原理
用已知的A1、B、O标准红细胞测定被检者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结合正定型结果判断ABO血型。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前患者与献血者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确认。
五、仪器设备
普通离心机;血型专用离心机;
六、试剂
1、试剂名称:人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
2、试剂生产厂家: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4、包装规格:A1、B、O试剂各1支, 10ml /支;
5、贮藏条件;2-8℃保存,不能冰冻。
6、有效期:自检定合格之日起2个月;
7、试剂性能:外观、溶血率%、特异性、抗原性均符合检定规程要求。
七、检测样本要求
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抗凝剂:血液=1:10)。
2、标本采集:见输血科标本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
3、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2~8℃贮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4、标本拒收状态:标识不准确、标本稀释、细菌污染,严重溶血等不能测定。
八、操作步骤
1、取10mmx60mm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1型细胞、B型细胞、O型细胞,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1滴于试管,再分别用滴管加入A1、B、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
2、,摇动试管,立即以1000rpm离心1min或3400rpm离心15s。
3.先观察是否有溶血,溶血可能是阳性结果,或者是细菌污染;将试管轻轻摇晃,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观察细胞扣情况,并判断凝集强度(见下表)。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
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结果凝集强度判断对照表
红细胞凝集反应描述 凝集强度 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绝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 混合凝集外观 溶血,上清液中有游离血红蛋白 溶血 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 4+ 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血清尚清晰 3+ 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周围可见到游离红细胞 2+ 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 1+ 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游离红细胞 ± 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 阴性 4、ABO血型(反定型)表现型反应格局表
受检者血型 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 O细胞 A细胞 B细胞 A 0 - + B 0 + - O 0 + + AB 0 - -
九、质量控制
1、对新进批号的试剂应作亲和力与效价验定。
2、此检测项目应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且成绩合格;
3、每次做血型鉴定应采用血浆质控品做室内质量控制,且要求在控。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等引起的差错,如有疑问应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或用其他介质重新检测。
5、检测标本应在2~8℃保存留一周,以备复查。
6、试验中应同时检测O型红细胞,若产生阳性反应,则需要添加自身对照试验,如自身对照为阳性,表明是自身冷凝集素导致,如为阴性则表明被检者血清或血浆中可能存在ABO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的抗体干扰。
十、生物参考区间
ABO血型:A型,B型,O型,AB型;
十一、干扰因素
1、冷凝集素:在恶性肿瘤或病原体感染后有时冷反应性自身抗体可异常增高造成溶血。
2、自身抗体:红细胞被自身抗体强烈致敏后将干扰ABO定型,且自身抗体的存在会导致交叉配血不合。
3、弱凝集:当患者红细胞上抗原异常可能会导致减弱的或缺少的凝集反应,如亚型红细胞抗原性较弱、新生儿、老年人及少数恶病质患者红细胞抗原形成不足或敏感性降低。
4、细菌性凝集:常见有类B凝集,A型或O型病人因大肠杆菌O86感染,从而使红细胞上获得类B抗原,能与抗B抗体发生凝集,表现为B 或AB型。其不受温度影响,病情好转类B凝集即消失。另外红细胞被细菌或细菌酶污染,红细胞上的T抗原被激活,与供血者中抗T抗体发生凝集。
5、混合外观凝集现象:主要见于患者有近期输血史、骨髓移植、胎盘出血、白血病或其他原因如嵌合现象、A3亚型及Tn多凝集反应。?
6、不规则抗体:可通过测定唾液中的血型物质来鉴定ABO血型。
7、亚型:?亚型红细胞抗原性较弱易产生弱凝集;
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