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肝与情志调节的作用及与抑郁发病的关系-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pdf

发布:2025-03-23约5.6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肝与情志调节的作用及与抑郁发病的关系-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第1页

心肝与情志调节的作用及与抑郁发病的关

系-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商业竞争的激烈、

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承受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抑郁、焦虑等情感

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数据显示,

全世界现有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性疾病的病人近5亿。中医对

情感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现今社会中,人

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差距显著,易使人心志凄怆,情怀郁悒,心失

所主,肝气郁结,出现很多情志疾病,情志病的发生与外界情志刺激

有关。中医认为,五脏主五志。心主神志、主血脉,是情志之君脏;

肝调畅气机、助心行思,情志过极先犯肝,肝为情志发病之弱脏;脾

主运化、主生血,能养心神,固摄心神,为养神、固神之脏,但易为

肝乘而致升降失常,痰浊内生;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助心行血,

辅助心主神明的功能,为情志之辅脏;肾藏精、藏志,是脑神产生的

基础,七情发生的根本;可见五脏均参与了人的情志调节,五脏间功

心肝与情志调节的作用及与抑郁发病的关系-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第1页

心肝与情志调节的作用及与抑郁发病的关系-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第2页

能的相互协调是人体情志正常的保证。虽然五脏主五志,但抑郁、焦

虑等情感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心、肝二脏关系更大。我

们前期在对906例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研究发现,心肝失调型所占

比例最高,目前在海南省开展的海南南部抑郁症病人中医证型的研究

中也发现:心肝失调型所占所有抑郁症病人中医证型的比例为28%;

同时我们发现:情志病患者往往原本就存在着脏气偏弱、机体对外在

精神刺激的排解能力及脏腑的调节能力差的情况,在此前提下,遇上

高强度、长时间的精神刺激、情绪变化,容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

机失和发生情志病。中医认为,心为五脏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主宰

人的七情、五志,心神统帅五脏神,调控人体的情绪反应、精神意识

活动,如心神受扰、心失所主,易变生情志异常,出现抑郁、焦虑等

情感障碍性疾病;肝主疏泄、性喜调达,调节人体的气机与情志,肝

失疏泄,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情志不舒,则现抑郁。因此,心、肝

两脏在情志病的发生、抑郁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肝

气郁滞是抑郁症发病的始动环节,心失所主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要正确理解与认识抑郁症的发病,需要了解不同的脏腑在抑郁症的发

病中的不同作用,分清主次。现从心肝与情志调节的关系,来论述心

肝与抑郁症发病。

1、心调节情志的作用及与抑郁发病的关系

心肝与情志调节的作用及与抑郁发病的关系-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第2页

心肝与情志调节的作用及与抑郁发病的关系-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第3页

中医认为心藏神,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所藏之神,既包括广义之神,又包括狭义之神。心对人体

精神、情志活动的调节是以心主血脉为基础的,血是机体精神、情志

活动的主要物质支持,只有血气充盛、血脉调和,人体才能精神充沛,

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思维敏捷。反之,血液亏耗,血行异常时,则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情志方面的病证,如精神疲惫、健忘、失眠、

多梦、烦躁、神志恍惚等。《医林绳墨》云:夫人身之血气也,精神

之所依附者,并行而不悖,循环而无端,以成生生不息之运用。《灵

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说明

心脏主管着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