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清洁与消毒试题附答案.docx
医疗机构清洁与消毒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清洁与消毒制度,规范清洁与消毒工作流程,有效预防和控制()的传播。
2.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后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进行()。
3.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用后应先()后存放。
4.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护理环境的清洁,定时(),及时清除污垢。
5.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用含有效氯()mg/L的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分钟后,清水擦净。
6.各类诊疗设备、器械与仪器的清洁与消毒应遵循()的原则,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进行()。
7.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再进行()处理。
8.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处理流程。
9.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应按照()的原则进行。
10.口腔科手机宜使用()进行灭菌处理,或采用()等有效方法进行高水平消毒。
11.空气消毒可采用()、()等方法。
12.紫外线消毒灯的()应定期监测,强度低于()时应及时更换。
13.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或者()。
14.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清洁与消毒工作进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
15.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受()、()、()等因素影响。
16.戊二醛对医疗器械浸泡消毒和灭菌的时间分别为()小时和()小时。
17.醇类消毒剂常用浓度为()%,主要用于()的消毒。
18.消毒供应中心对可复用器械的处理流程包括()、()、()、()、()、()。
19.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消毒。
20.对于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可采用()等方法进行消毒。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消毒剂不能用于空气消毒?()
A.过氧乙酸B.过氧化氢C.戊二醛D.二氧化氯
2.地面消毒时,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应保持在()mg/L。
A.100200B.200500C.5001000D.10002000
3.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物品,消毒时应选用()。
A.含氯消毒剂B.戊二醛C.过氧乙酸D.以上均可
4.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
A.清洁B.消毒C.灭菌D.浸泡
5.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应采用的方法是()。
A.化学监测B.生物学监测C.物理监测D.以上都不是
6.口腔科手机消毒后应采用()方法进行干燥处理。
A.自然干燥B.压力蒸汽灭菌C.低温等离子灭菌D.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7.空气消毒效果监测的采样高度为()。
A.距地面0.51.0mB.距地面1.01.5mC.距地面1.52.0mD.距地面2.02.5m
8.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一般为()小时。
A.1000B.2000C.3000D.4000
9.醇类消毒剂的作用时间一般为()分钟。
A.12B.23C.35D.510
10.含氯消毒剂的配制方法是()。
A.将消毒剂直接倒入水中搅拌均匀
B.先加消毒剂再加适量水搅拌均匀
C.先加适量水再加消毒剂搅拌均匀
D.以上方法均可
11.被结核杆菌污染的物品,消毒时应选用()。
A.含氯消毒剂B.戊二醛C.过氧乙酸D.以上均可
12.消毒供应中心对可复用器械的清洗质量监测应采用的方法是()。
A.化学监测B.生物学监测C.物理监测D.以上都不是
13.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时机不包括()。
A.接触患者前B.接触患者后C.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D.离开医院后
14.以下哪种物品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
A.手术器械B.听诊器C.胃镜D.呼吸机管道
15.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与清洁工作进行效果监测,监测频率为()。
A.每月B.每季度C.每半年D.每年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