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生态学课件(第六章_生态系统服务与主要生态系统功能).ppt

发布:2016-06-18约3.43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英文日报导航 * 中英文日报导航 第六章 生态系统服务与 主要生态系统功能 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内容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第三节 自然生态系统功能 第三节 自然生态系统功能 §1 生态系统格局 §2 森林生态系统 §3 草原生态系统 §4 荒漠和苔原生态系统 §5 湿地生态系统 §6 水域生态系统 §1 自然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苔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和水域的过渡类型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 针叶林生态系统 草甸草原生态系统 典型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 世界地图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由于太阳高度角及其季节变化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量及与其相关的热量也因纬度而异,从赤道向两极温度递减。 由于热量沿纬度变化,出现群落和生态系统类型的有规律更替,如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与苔原。 经度地带性 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而导致群落和生态系统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至干旱的荒漠。 与纬度地带性表现的自然规律不同,经度地带性是局部大陆的自然地理现象。 垂直高度地带性 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4-0.6℃,降水最初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高度增加而降低。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常引起群落和生态系统有规律的更替。 表现垂直带谱:山地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矮曲林、高山草原与高山草甸、高山永久冻土带 。 §2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规律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 系统稳定性高; 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 生产效力高。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作为生物遗传资源库。 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比例小,地理分布不均匀;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系统自身调节能力下降; 恢复和重建速度慢。 森林生态系统破坏的生态危害: 促进沙漠化的过程; 对大气化学产生影响; 引起气候变化、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对策: 加快森林生态战略工程的建设,增大比例、改变格局; 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 尽快建立南方用材林基地; 加强科学管理,发挥现有森林综合效益潜力。 中国生态区划分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和苔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3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恢复和保护对策 草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草原生态系统的类型 降水减少 降水增加 荒漠草原 典型草原 原草甸草原 辐射量增加 辐射量减少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草本植物,优势植物以丛生禾本科为主。 垂直结构通常分为三层:草本层、地面层和根层。 气候(温度)对草原植物有明显的影响。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初能消费者有适于奔跑的大型草食动物、穴居的啮齿动物以及小型的昆虫等;食肉动物有狼、狐、鼬、猛禽等。 初级生产量在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居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 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来,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出现草原退化现象。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国退化草原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15%, 20世纪70年代中期,增加到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以1000-2000万亩的速度扩展。 草原退化的主要特征: 群落优势种和结构发生改变; 生产力低下,产草量下降; 草原土壤生态条件发生巨变,出现沙化(sandification)和风暴; 固定沙丘复活、流沙在掩埋草场; 鼠害现象严重; 动植物资源遭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超载过牧; 不适宜的农垦; 人类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对策 实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