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分析.pdf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分析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
应与机制分析
杨丽华王康金糠麟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科技的颠覆性创新,而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本文系统梳理了
OFDI作用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理,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用基准回归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
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方向与程度,并分析其基于创新能力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异质性;接着引入有调节变量的空间计量模
型,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及技术扶持与金融扶持的调节作用;然后引入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变量,揭示
其传导路径。结果显示:OFDI逆向技术溢出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科技和金融扶持对直接促进
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在间接效应中起负向调节作用;绿色技术创新是OFDI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作用渠道。
关键词:OFDI逆向技术溢出;新质生产力;空间效应;机制
DOI:10.3773/j.issn.1006-4885.2025.01.021
中图分类号:F1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2-9753(2025)01-0021-20
1引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必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
强发展新动能。”同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以高技术、
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随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
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新质生产力作为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飞跃性升级
带来的新时代先进生产力(专家访谈,2023[1]),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杨丹辉,
2023[2])。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是以开放性科技创新为先导,坚持开放创新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的必然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外环境联动(王杰
森等,2024[3])。开放经济背景下,外资企业通常不会将核心技术转移到东道国(张杰,
2015[4]),出口活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也有限(刘灿雷等,2018[5]),对外直接投资
(以下简称OFDI)成为母国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之一(孔祥智等,2024[6])。特别是在中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AJL009);广东海洋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C21812)、“双百行动”项目(C24011)。
作者简介:杨丽华(1971-),女,湖南津市人,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投资和海洋经济。
王康(1999-),男,江西上饶人,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投资。
金糠麟(1999-),男,湖北鄂州人,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投资。
2025.01科学决策21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分析
美竞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应对国际
风险、获取逆向技术溢出的有效策略,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指一国或地区通过OFDI获取东道国先进核心技术,再通过内部化渠道
将其反馈给母公司并进行利用的行为(韩玉军和王丽,2015[7])。不少研究都论证了“走出去”
和“引进来”是中国获取技术溢出的关键渠道,特别是当东道国存在技术封锁或出口限制时,流向
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寻求型OFDI是逆向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朴英爱等,2022[8])。然而,在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加速推进与中国的“脱钩断链”(刘建江等,
2023[9]),地缘政治正严重影响中国获取技术溢出的能力。“引进来”方面,留住和吸引高质量
外资的难度增加。就FDI流量看,全球FDI规模从2015年的2.04万亿美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