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体验式教学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巧用“体验式教学法”,
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许多思品教师仍然在使用 “教师读读念念,学生画画背背”这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入睡,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和学的双赢? 另一方面,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武装了头脑,而与行为脱节,导致思品教学的实效性不强。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的政治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背过几个条条杠杠应付考试就行了,而是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体验和感悟,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的教育效果,从而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呢?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措施与手段
在长期的政治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体验式教学法”,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教学情景和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领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促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创设情境教学,布置行为作业,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
1、情境体验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单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也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不到思想品德课应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目的。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与内容相符的教学情景,用身边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道德教育,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创设情境有以下几种形式:文字材料、视频、漫画、图片等。在展示情景材料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 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直观性强,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民族精神”时,这个概念很抽象,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建国60周年的阅兵仪式的视频资料,在观看仪式的过程中,学生的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此时我适时的抛出问题:“看了这段视频后,你的感想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想,加深了对“民族精神”的认识。通过情景体验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的知识得以深化,思想得以升华。
又如在教学“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时,我搜集了我国西南五省大旱,6000万人受灾缺水的情景材料,展示了干涸的土地、村民排队等水、干旱灾区孩子缺水的生活等一系列图片,此时此刻,学生都沉默不语了,此时他们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也许有的同学正在为自己曾经浪费水资源而后悔不已,紧接着我让学生探讨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节约用水,同学们说了许多实用的节水的方法。就这样,通过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教育了学生,使学生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实现了目标内化,真正将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觉悟统一起来,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2、行为作业体验???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的作业局限于书面作业,单调、枯燥、乏味,行为督促少,缺乏实效性。新课程强调:“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有效地促成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习惯,就要在课堂外加强各种生动活泼但又有针对性的行为教育。”我觉得布置行为作业便是实效性较强的一种行为教育方法。行为作业灵活实用,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更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促使学生行为和认知的统一,实效性更强。
例如,在学完《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后,我布置的行为作业是:回家后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第二节课我让几个同学谈谈给爸爸或妈妈洗脚的感受,其中一个同学是这样说的:“我小心翼翼地揉着妈妈的脚,看到那双疙疙瘩瘩的脚,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双长满老茧的脚,竟然是我妈妈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关怀一幕幕在我的头脑中闪现,他们把我养大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以后要帮他们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通过完成行为作业,学生懂得了在生活中应该孝敬父母,学会了如何孝敬父母,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又如在学完《我爱我师》一课后,我布置的行为作业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为老师制作一张贺卡,写上几句表达自己心愿的话,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感情。经过检查评比,学生制作的卡片都很精美,充分体现了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加深了师生关系。
学生在完成行为作业时,动手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促进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总之,行为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3、社会实践体验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的组织学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