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数据传输常用方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冶金 自动化》2004年增刊
远程数据传输常用方法
邵云霞,金丽霞
(河北省应用数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
摘〔 要〕本文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中远程数据传输常用的两种方法— 数据库之间直接交换和文件传输。还介绍二者
原理和优缺点,举例说明之。
关〔键词〕数据库;文件传输;数据交换;上传;下载
0 引言
在许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中,经常需要异地之间的数据交换即远程的数据交换,数据正确、
稳定、安全、可靠的交换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
从数据传输方式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两种— 数据库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和以文件为中介的数据传
输。这两种方式存在的各自的优缺点,以下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常用方法
1.1数据库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
图1为数据间的数据交换示意图
图1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
在网络畅通的情况下,首先本地数据库与异地的数据库建立连接,然后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直接进
行数据传输,即数据库中对应表的插人、修改、删除等操作,最后断开连接。
这种方式本质就是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充分利用了数据库本身的特性如完整性约束、数据一致
性、回滚机制等,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这是这种方式的优点。适用于比较复杂的数据库系统
中。
这种方式对于硬件环境、网络要求比较高。如果线路不稳定,或者机器突然断电,就会造成数据的混
乱、错误、丢失等严重的后果。由于是直接的数据交换,数据的安全性相对较差。如果黑客截获数据后加
以更改,极易造成恶性事件,甚至导致系统瘫痪,这样人为因素影响特别严重。,并且,直接的数据交换处
理时间相对较长,需要考虑通信费用和网络的传输速度。
1.2 以文件为载体的数据传输
异地/本地将所要传输的数据加密后打包封装到数据包中,以文件形式进行传输,通过网络将文件传
输到本地/异地,再经解密并验证有效性后将数据装人到数据库中,这是上传过程,下载过程相反。这种
方式适用于数据库关系相对简单的系统中,见图2,
这种方式对线路要求不是很高,在短时间内文件传输完毕,节省通信费用。还可采用断点续传的方
式将上次没有传输完毕的文件重新传输,保证文件完整性。即使黑客截获,需要有密钥才能解密。若文
件破坏后传输到异地/本地,在文件解包时验证文件的正确性,如发现文件被更改,则视为无效文件包,于
[收稿日期]2004-05-31
作〔者简介」邵云霞(1972-),女,河北栗城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344
《冶金 自动化》2004年增刊
异地
gData.}Files)jA}File
l
l
!
.
Data
又~一一J 解密、装入 “
阔_iFilesAiFile
图2 以文件为载体的数据传输框图
是要求其重新进行文件传输。正确的文件可以进行备份,即使数据出现丢失,可以通过重新从文件读人
数据,以达到恢复丢失的数据。记录下错误文件,系统管理员很容易发现被破坏的文件,即异常现象,采
取有效措施,避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