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NCCN指南 _原创精品文档.pdf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是由美国21家顶尖肿瘤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自
2025年第一版中国版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面世至今,NCCN指南在中国的影响力越
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中国肿瘤科医生研读并参考其中的诊疗规范。与2009版指南相比,2010
版NCCN大肠癌指南在总体诊疗原则上并未出现大的变动,但仍有许多细节问题值得广大
医生重视。细节决定成败,了解并掌握这些细节有助于缩小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解读1:诊断和病理诊断
规范性术前诊断及分期NCCN指南推荐术前全大肠纤维肠镜检查进行分期,若患者暂
时不能接受该检查,要求于术后3个月内行肠镜检查。腹部、胸部、盆腔CT检测代替传统
的X线检查和超声波检查,以便发现更多的转移病灶。在直肠癌诊断方面,推荐超声内镜
检查和MRI分期。虽然PET检查在发现可切除转移方面存在优势,但是NCCN指南仅推
荐用于结肠癌的术前诊断而并未推荐用于直肠癌。
大肠癌定位诊断NCCN指南推荐钡剂灌肠检查,模拟CT、MRI肠镜检查和BU、CT、
MRI检查。客观而言,钡剂灌肠检查对大肠癌的定位诊断最优。模拟CT、MRI肠镜检查的
定位诊断效果也非常好,但并非所有医院均可开展。当肿瘤直径较大时,BU、CT的诊断较
明确;若肿瘤直径较小,则BU、CT的结果并不可靠,此时可选用大肠镜检查。复旦大学
附属肿瘤医院的经验提示,这种情况下采用肠镜检查+钛夹X线定位的方法非常有效。
大肠癌定性检查术前病理了解细胞类型、分化程度及肿瘤的基底和切缘等情况均是大肠
癌定性检查的主要项目。但美国NCCN指南并未要求检查血管、淋巴管侵犯的情况,而且
也未要求检查神经侵犯的情况。在今年中国版NCCN指南的修订会议上,中国专家对此提
出异议,认为这些情况均应列入定性检查之列,但美国专家谈到其病理科医生对此存在争议。
此外,局部切除与否要求行全肿瘤的病理检查来确定。对可保肛的直肠癌,定性检查并非必
须;对不可保肛的直肠癌,则必须进行定性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直肠癌局部切除应予全
标本切除检查。
大肠癌定期检查虽然超声内镜(EUS)、CT、MRI及PET均常规用于直肠癌的术前分期,
但一项Meta分析显示,EUS和MRI进行T分期的敏感性相似,均为94%;其中EUS的
特异性为86%,MRI的特异性为69%。在N分期上,EUS和MRI的敏感性均为67%,而
特异性均为77%。因此,CT不能作为T和N分期的可靠指标,这点尤需注意。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PET在检测肿瘤的局部病灶及远处转移方面存在优势,
尤其是对高危的患者或有家族史的患者。17%的患者经PET检测后改变了治疗方法,40%
的患者修改了术前分期。在评估肿瘤对治疗反应的方面,PET优于CT。治疗后PET扫描
参数改变可能提示病理缓解,可作为长期生存的预测指标。但NCCN指南不建议PET作为
标准的大肠癌的定期检查方法,而推荐使用增强CT及MRI。
淋巴结检查淋巴结检测情况(阳性数/检测数)对确诊分期至关重要。2003年,Voyer等
报告的一项淋巴结检出数与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受检淋巴结越多,
其确诊的阳性率越高。2006年ASCO年会上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大肠癌术后淋巴结检查,
36%患者的淋巴结检测数大于12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