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站房施工组织设计3-4章.doc

发布:2016-08-16约7.21万字共1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测量施工方案 施工准备 测量及验线人员 测量及验线人员是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掌握并运用国家、地方有关现行标准规范,熟悉施工现场各种测量工作和熟练使用测量仪器。随工程进度在完成施工测量方案、水准点引测成果及施工过程中各种测量、记录后,填写《工程定位测量、放线验收记录》报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审核并验线。 施工测量管理内容包括:编制施工测量方案、水准点引测成果复查及施工过程中各种测量、填写记录(含定位测量、高程引测、基槽验线、工程桩定位、基坑围护定位、轴线竖向投测控制线、各层墙柱轴线控制线、墙柱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垂直度偏差、楼层+1.0m水平控制线等)。 测量器具准备 表 31.主要测量设备器具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国别 产地 制造 年份 已使用台时数 用途 备注 TC802 2 国产 2006 工程测量 2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NTS-352 2 国产 2006 工程测量 3 电子经纬仪 DJD2-JCL 2 国产 2004 工程测量 4 光学经纬仪 TDJ2E 2 国产 2006 工程测量 5 电子水准仪 DNA03 2 国产 2005 工程测量 6 水准仪 AL222 5 国产 2005 工程测量 7 水准仪 AL322 1 国产 2004 工程测量 8 水准仪 AL32 1 国产 2006 工程测量 9 水准仪 AL328 1 国产 2007 工程测量 10 水准仪 DZS3-1 1 国产 2008 工程测量 11 水准仪 DS3-A 1 国产 2007 工程测量 注:以上各种设备均有相关的计量合格证明,且在检验有效期内。 技术准备 认真组织技术、放线人员进行图纸审核,审核图纸与定位桩点坐标、高程、滨海站中心里程线、建筑物本身各轴线关系、几何尺寸关系,出现问题均以洽商变更的形式形成记录,作为放线依据。 控制网的测设 布网原则 针对本工程特点,依据我公司施工大型站房工程的经验,控制网按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方法,本工程设置三级控制网。以总平面图提供的坐标点,建立平面一级控制网,根据一级控制网向建筑中轴线引测平面二级控制网,依据二级控制网与建筑物轴线关系布置平面三级控制网。形成的各级控制网测设成果,请建设和监理单位予以复核、确认后,邀请当地规划测量部门进行验线,进行最终确认。该成果作为指导整个滨海站站房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各控制点均布设在平面外的适当位置,以测量方便、易于保护为原则,平面控制点做法及保护见下图。 平面控制网的设置 一级控制网的测设 一级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整体控制的依据,它是根据场地条件设定的非矩形控制网,设在施工场地边界外部;一级控制点的间距控制在300~500m,控制桩距基槽的距离大于30m,设置在易于观测之处。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测量测设,控制网初步成型后根据观测数据对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并对桩点进行归化修正。若条件具备,一级控制网将与城市导线网进行三个点的链接;若条件不具备,则本投标人自己在施工区外设立三个校核点。 二级控制网的测设 二级控制与轴线平行设置,控制网将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二级网以一级网为依据进行测设。根据场区平面规划、设计图纸及甲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用“极坐标”法建立站房各分区控制网,形成平面二级控制网,各分区平面控制点在测量放线利用其相互位置关系互相校核,达到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的目的。 施工控制网(三级)的布设 施工控制网依据首级或二级控制网加密而成,是结构施工阶段的主控网。二级控制网建立以后,根据各分区轴线与二级控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利用电子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布设平面施工控制网(三级),然后根据各构件与轴线的位置关系,测放构件位置线,进行构件定位。三级控制网网形为与建筑物平行,控制桩点的间距为控制网间距30~50m,南北侧中间设置4 个正式点。根据施工进度分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布设,桩基施工阶段做法为在建筑物外围设置混凝土桩点。 高程控制系统的设置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 在场区内建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场区内甲方提供的有效水准点布设场高程控制网。 (3)高程控制点布置间距宜小于1km,距建筑物不宜小于25m。 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施工现场设6~10 个半永久性水准点。水准点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采用附合水准测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闭合差要求小于±0.6mm n ,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0.1mm。 施工过程中的第二级高程控制网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和精度要求进行引测,依据给定的原始水准点向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