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微米结构超细纤维介绍.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次微米結構超細纖維介紹
Introduction to Sub-Micron Structural Micro-fiber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劉昭暉 、鄭筱雯、安大中
前言
超細纖維的生產源自複合纖維紡絲技術,早在 1940 年 ,美國AVICO 公司即
發表黏液嫘縈的複合纖維專利。而後杜邦公司在 1959 年商業化生產聚丙烯腈複
合纖維「Orlon Sayelle 」,1963 年生產聚醯胺複合纖維「Cantrece 」。日本鍾紡公
司在1965 年發展「尼龍22 」的聚醯胺複合纖維。自此複合纖維的生產技術快速
展開,發展出不同的纖維型態,如圖 1 所示。
圖1.複合纖維型態[1]
複合纖維紡絲技術發展中 ,最具價值的就屬纖維的極細化,纖維細度的分類
根據人造纖維辭典(表 1) ,超細纖維必須小於0.3dtex 。將纖維極細化的製造方式
如表2 所示。
表 1.人造纖維產品的細度分類[2]
分類 規格
粗纖維 coarse fibers 大於7.0dtex
中等細纖維 medium-fine fibers 2.4~7.0dtex
細纖維fine fibers 1.0~2.4.dtex
超細纖維microfibers 1.0~0.3dtex
超微細纖維supermicrofibers 小於0.3dtex
(Dictionary of Man-Made Fibers, 1998)
表2.極細纖維的製造方法
分類 細度(de) 纖維結構 纖維形態
複合紡絲 0.2~0.01 剥離型複合(放射狀) 長絲
剥離型複合(木紋狀) 長絲
溶離成份複合(海島狀) 短纖維
溶離成份複合(放射狀) 長絲
一般紡絲 0.7~0.1 單成份高速紡絲 長絲
特殊紡絲 0.2~0.01 紡粘法 不織布
電紡
熔噴法
超細纖維如若帶太微細 ,在紡絲、織造製程中產生毛羽導致不易應用,所以一
般都是先行紡製 2~5de 的常規細度 ,再經過後段加工方法 ,將纖維分割或極細
化 ,如圖2 所示。超細纖維的極細化的方法可如表3 所示 ;表4 是日本市售的超
細纖維產品的型態、用途和特徵。
圖2. 複合纖維極細化的示意圖
表3.超細纖維的極細化的處理方法
分類 特徵 方法
剥離型複合纖維 利用化學處理使一成分膨潤收縮 特殊藥劑
利用化學處理分裂化 鹼液
利用物理處理分裂化 高壓水柱、機械作用
溶除型複合纖維 利用化學處理使一成分溶解去除 有機藥劑
利用化學處理使一成分溶解去除 水系藥劑
表4. 日本市售的超細纖維產品的型態、用途和特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