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历史背景下,若干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程背景下,若干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
何红梅 “模式”一词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个术语,通常指介于经验和理论之间的一种知识系统。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相对稳定的基本结构或范型。它既不同于纯粹的教学理论,也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看,它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方法论体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不断涌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深切地感到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了??? (一)学生特点学生特点指心理特征与知识背景两方面。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学生不但在知识量方面不断增加,在知识质的方面也逐渐提高。同时,心理特征也发生变化,例如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而且兴趣具有广阔性,缺乏持久性;形象思维多,逻辑思维少;机械记忆多,意义识记少;想像力丰富 ,迁移能力不够等。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二)教学目标。适应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发展,历史教学目标从单一转向综合,就是要使学生在思想情感、智力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适合不同的目标必须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历史教学模式为综合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指出:“世间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教学模式。任何的教学模式总是要依据一定的条件发挥作用的。因此,我们所要探讨的,不是去评定哪一种模式最佳,而是哪一种模式的哪些侧面针对什么目标可以取得什么效果。”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的选择运用也具有制约作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往往在教学内容方面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历史内容多种多样,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人物、事件等。也可以分为历史表象、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等。还可以概括地分为具体的或抽象的,有情节过程的或无情节过程的,历史事实或历史理论等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不同的教材在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上各有特点。多数教材采用中外历史分开编写形式,也有中外历史合编的;有的以具体的历史材料为主,有的则强调历史知识与历史概念的结构化;有的在正文以外提供给学生较多原始史料;有的增加了许多教学辅助结构。总之,打破过去知识传授为目的的单一组织方法,尝试从信息加工、思维发展、技能训练和情感激发不同角度组织教学内容。这个事实,使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显得更为迫切。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不同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宜的历史教学模式,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最优化过程。—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在改革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形成的,它的优点是方便人们对历史教学活动过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对历史教学实践的指导也更为明确具体。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积极地接受历史知识,教学双方形成了双向的反馈交流。这一教学模式,以讲述法和谈话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采用指导阅读,看图,图示,讨论等发,属于接受学习的教学范畴。由于它方便易行,又能起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并采用多种便式,因而是目前使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
……
三、新课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对学生培养目标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会阅读。教学首先应指导学生形成爱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养成爱读教材的学习习惯,学会有效阅读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2、会听讲。语言沟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讲能力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培养提高学生听讲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在听课时能听出重点,掌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3、会联想。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其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如知识的类比联想。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通过准备题、新课导入语等形式把新知与旧知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启发学生从旧知寻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推导出新的规律,获得新的知识,完成从旧知向新知的迁移。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通过联想把新知与旧知及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学习能力。
4、会质疑。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必须创造一种学生乐于大胆提问的教学气氛。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喜欢你,敢于向你提问题,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均应给予鼓励。
5、会练习。要教给学生关于练习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不要搞题海战术,培养学生在练习时能有“五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