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Φ14孔工艺装备设计说明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端盖零件图
1端盖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端盖的用途
端盖主要用于零件的外部,起密封,阻挡灰尘的作用。故其在机器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对机器的稳定运行影响不是很大,其在具体加工的时候,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加工起来也十分容易。
1.2端盖的技术要求:
该端盖的各项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加工表面
尺寸偏差(mm)
公差及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um)
形位公差(mm)
端盖左端面
58
IT13
12.5
0.03
B
端盖右端面
58
IT13
3.2
0.03
B
方形端面
115X115
IT13
12.5
0.03
B
端盖中心孔
φ250+0.03
IT8
3.2
φ14孔
φ14
IT10
12.5
φ10孔
φ100+0.03
IT9
6.3
φ9孔
φ9
IT13
12.5
φ4孔
φ4
IT13
12.5
φ75外表面
φ75-0.04+0.O1
IT9
3.2
R33弧
R33
IT13
12.5
1.3审查端盖的工艺性
该端盖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一般的盘盖类零件。主要加工表面有端盖左、右端面,方形端面,要求其端面跳动度相对中心轴线满足0.03mm,其次就是φ25孔及φ10孔,φ25孔的加工端面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φ10孔的加工表面虽然在圆周上,但通过专用的夹具和钻套能够保证其加工工艺要求。该零件除主要加工表面外,其余的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好。
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知:Q=5000件/年,m=1件/年,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b%分别取3%和0.5%。代入公式得:
N=5000台/年X1件/台X(1+3%)X(1+0.5%)=5175.75
端盖重量为0.5kg,由表1-3知,端盖属轻型零件;由表1-4知,该端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2.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2.1选择毛胚
端盖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毛胚选用铸件即可满足工作要求。该端盖的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亦不是很复杂,故采用砂型铸造。
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由表2-1至表2-5可知,可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公差等级
由端盖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CT=9。
2.2端盖铸造毛坯尺寸工差及加工余量
项目
机械加工余量/mm
尺寸工差/mm
毛坯尺寸/mm
备注
方形端面115*115
1.5*2=3
2.5
119.25-1.251.25
表2-1至表2-5
厚度58
0.5*2=1
2
60-11
表2-1至表2-5
方形断面厚度15
0.5
1.6
16.3-0.80.8
表2-1至表2-5
φ75外圆面
1*2=2
2.2
78.1-1.11.1
表2-1至表2-5
φ75外圆长度7
0.5
1.6
8.3-0.80.8
表2-1至表2-5
φ25孔
0.5*2=1
1.7
23.15-0.850.85
表2-1至表2-5
2.3绘制端盖毛坯简图
3.拟定端盖工艺路线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3.1.1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该端盖零件的技术要求,选择端盖左端面和φ25孔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基准统一”原则。φ25孔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竟基准定位端盖两端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端面跳动度要求。选用端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是遵循了“基准重合”原则,因为该端盖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多以该端面作设计基准。
3.2.2.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欠缺。这里选择端盖右端面和φ60外圆面作为粗基准。采用φ60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可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端盖右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根据端盖零件图上的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表所示:
加工表面
尺寸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Ra/um
加工方案
备注
φ75端面
IT11
12.5
粗铣-精铣
表1-6至表1-8
115x115端面
IT11
3.2
粗铣-精铣
表1-6至表1-8
φ60端面
IT11
3.2
粗铣-精铣
表1-6至表1-8
φ25孔
IT8
3.2
钻-扩-铰
表1-6至表1-8
φ10孔
IT9
6.3
钻-铰-精铰
表1-6至表1-8
4xφ9孔
IT13
12.5
钻
表1-6至表1-8
φ4孔
IT13
12.5
钻
表1-6至表1-8
4xφ14孔
IT13
12.5
钻-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