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和国生物安全法》学习考核试题含正确答案.docx
《中华人民和国生物安全法》学习考核试题含正确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自()起施行。
A.2020年10月17日
B.2021年4月15日
C.2021年6月1日
D.2021年10月1日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于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
2.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且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下不属于生物安全范畴的是()
A.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B.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C.实验室生物安全
D.网络信息安全
答案:D
解析:生物安全主要包括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外来物种入侵与生态环境安全,生物恐怖袭击与生物武器威胁等领域。网络信息安全不属于生物安全范畴。
3.国家建立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由()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分析研判国家生物安全形势,组织协调、督促推进国家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A.国务院
B.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C.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D.国家安全部
答案:A
解析:国家建立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由国务院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分析研判国家生物安全形势,组织协调、督促推进国家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4.从事下列活动,应当经国务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批准的是()
A.采集我国重要遗传家系、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或者采集国务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规定的种类、数量的人类遗传资源
B.保藏我国人类遗传资源
C.利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开展国际合作科学研究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规定,从事下列活动,应当经国务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批准:(一)采集我国重要遗传家系、特定地区人类遗传资源或者采集国务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规定的种类、数量的人类遗传资源;(二)保藏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三)利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开展国际合作科学研究;(四)将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材料运送、邮寄、携带出境。
5.国家加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以下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依法取得批准或者进行备案
B.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C.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制定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并向当地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
D.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的运输应当由不低于正科级的专人护送
答案:D
解析: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的运输应当由不少于两人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选项D中“不低于正科级的专人护送”说法错误。
6.国家建立生物安全信息共享制度。国家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建立统一的国家生物安全信息平台,有关部门应当将生物安全数据、资料等信息汇交国家生物安全信息平台,实现信息()
A.共享
B.互通
C.共用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国家建立生物安全信息共享制度。国家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建立统一的国家生物安全信息平台,有关部门应当将生物安全数据、资料等信息汇交国家生物安全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互通、共用。
7.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赔偿责任
D.违约责任
答案:A
解析: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8.国家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和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下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意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不会造成生态危害
B.发现外来物种入侵的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报告
C.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D.只有动物才可能成为外来物种
答案:C
解析:随意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态危害,选项A错误;发现外来物种入侵的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林业草原或者海关等有关部门报告,选项B不全面;外来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选项D错误;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选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