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好高中化学的“妙招”.doc

发布:2024-04-19约4.8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好高中化学的“妙招”

学好高中化学的“妙招”

俗话说:“学无定法,却也不可无法。”学好化学还是有妙招的。下面就我的经验和学识,谈几点学好化学的妙招:

妙招一、使用记忆本,强化记忆效果:

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而每一道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而成绩一直徘徊在六七十分,甚至为及格而发愁的“差生”,则肯定是在记的方面出现了问题。

从心理学关于记忆的角度看,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对短时记忆进行加工,并使之进入长时记忆的过程。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转换的速度与质量决定了学习的效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遗忘的发生是不均衡的,总体上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到了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忘记。依据心理学的知识内容,我指导学生采用“记忆本”进行记忆。要求每个学生各一个“记忆本”,随时把要记忆的知识,记在上面,带在身上,随时翻阅,反复记忆。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记”下要记知识:

(1)记下规律性的知识:

如:稀释浓H2SO4时要将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过滤操作的要点为一贴二低三靠。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可利用丁达尔效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给定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焰色反应中钠呈黄色,钾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显紫色。Al、Al2O3、Al(OH)3均可既与强酸反应,又与强碱溶液反应。Fe2+与Fe3+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Fe3+遇到Fe、Cu等可被还原为Fe2+,Fe2+遇到Cl2、溴水、酸性KMnO4等可被氧化为Fe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有机物中烃的燃烧规律等等。这是记的重点,即使会了,也要整理一下。这是各类考试的热点。

(2)、记下特殊的知识:

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如: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有H2产生。铝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I+2NaOH+2H2O=2NaAlO2+3H2↑。Fe3+遇到SCN-时溶液变成血红色,利用这一反应可检验

方法。对每个小题依次解答然后合而为一,即整体解完。第四:寻找变化。要从知识层面、技能方法层面分析,找出该“母题”可能变化的形式,熟悉“变式一”、“变式二”等。通过这一步一步的分析,总结。即可以完成“母题”一类题的解法和记忆。这样通过精炼“母题”,达到熟悉该类题的特征、基本解法、变化趋势,从而记住一题,即可熟悉一类。今后当它无论何时出现,以什么便式出现,学生都能认出它来,至少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在精炼“母题”时,学生通过问题,回头巩固知识。又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这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既巩固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可见精炼“母题”可以做到以一当十,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浓NaOH(aq),第二份足量的HCl(aq),如果放出等体积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则两份铝粉质量之比为()

A.1:2B.1:3C.3:2D.1:1

解析:首先该题,由Al与NaOH反应和Al与HCl反应两个小题组合而成。考Al的重要化学性质,出自必修1的第三章知识。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方法一(计算法):略。方法二(推断法):不论是与NaOH(ap)反应,还是与HCl(ap)反应,均是Al失去电子:Al-3e==Al3+,还原产物都是H2,则都有如下关系:2Al——失6e-——3H2。因此,虽然两种反应不同,但是只要放出H2的体积相同,消耗Al的质量就相同。(答案)D(点评)推断法比计算法更为简捷,省去了依照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麻烦。

变式一:用Al箔包装4.6克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25ml水中,完全反应后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气泡产生B.收集到2.24L气体(标况)

C.溶液变红D.将Al箔在反应后溶液放置表面有气泡产生。

变式二: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①Al②NaHCO3③Al2O3④Mg(OH)2⑤Al(OH)3

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