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增强国防建设意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生如何增强国防建设意识
当喧嚣的白昼渐渐的披上黑色的晚礼服,整个华夏大地被笼罩在一片安宁之中。因为这片安宁,十几亿的中国人才能带着对明天的希冀安然入睡;因为这片安宁,我们的祖国才能蒸蒸日上。是什么造就这“太平盛世”般的安宁?是国防。一般意义上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 经济 外交 科技 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区域战争和冲突随时可能爆发。和平的背后要靠强大的国防力量来支撑。
国防是国家的防务,是全民族的防务,与国家的各部门各组织以及全体公民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为国防事业贡献的意识。为了这片维系千家万户的安宁,每个人将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我国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在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刻,更需要强大的国防来维护和平的环境。
随着时代的前进,今天的战争已经是科技和知识的较量。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大学生就是高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且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是祖国的栋梁 ,是祖国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大学生更是国家这个“大家”的顶梁柱。而大学期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国防建设方面任重道远。
那么,作为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作为巩固中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国防建设意识呢?
1、首先得增强国防观念,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意义。一支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而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高校大学生更是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竞争和中国国防安全的需要。所以,还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自觉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稳定,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是人们安居乐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靠保证。大学社要对危及我国生存和发展的潜在的现实的威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2、我们要学习历史,缅怀先烈。得客观的看待历史。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科技文化宫等。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阅读军事读物,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学习。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国防素质。
3、我们要客观的认识世界,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多看国际新闻,了解世界形势、国家状况,关心国家大事。做的把分析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同国防教育的丰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一种世界的眼光,以求充分认识到依法普及和加强国防素质教育对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使贯彻执行国防教育成为全体高校大学生的共同责任。成为每一个高校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国家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警惕,自觉保持坚定的政治格局。把“防线”设在自己头脑中,自觉维护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我们要积极学习国防教育理论,理解研究国防知识。国防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公民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振奋以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基础的国防精神,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掌握基础的国防知识和必要的军事技能;增强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积极性。对提高受教育者的国防观念、增强国防实力有重要作用。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对巩固和加强国防有着培根固本的意义。
5、面对二十一世纪,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大学生必须坚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以保证国防教育与思想教育的一致性,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为现代化国防建设储备大量高素质人才。
6、当然,作为学生的我们,学习才是主要的。要不断加强学习,自觉用创新理论武装大脑。只有我们学好了科学知识,有了一技之长,才能谈得上报效祖国。只有我们不断学习积累现代知识,用现代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使国家强大,才能建立巩固国防,保卫国家安全,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增强国防建设意识。为祖国的安宁与富强而奋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