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学名词解释.pdf

发布:2024-12-29约1.07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1.心理:是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的简称;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

主观能动的反映。

2.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主观能动反映: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

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4.心理现象: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它是一种

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5.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

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6.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

言行的变化,做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

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7.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

的,事先拟定周密的设计,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

试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

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一种较为严格的、客观的研究方法。

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9.分心:也称注意的分散,是在无意中改换注意的对象,

它可能由外部刺激造成,也可能由主观因素引起。10.感觉:是脑

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8.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1.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获

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12.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13.适应: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14.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15.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1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

过程。

17.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

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8.创造想象:是根据已有形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

形象的过程。

19.幻想:是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于未来

事物的想象。

2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1.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

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22.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

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3.意志:是指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

的心理过程。

24.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

生的体验。

25.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

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6.移情:是人们在察觉他人的情感时自己也体验到与之相

同的情感。

27.品德:是个人依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