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H3-5ed数据链路层new.ppt

发布:2016-07-21约5.2千字共1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链路层: 工作环境;链路层的服务;链路层的服务 (续);链路层: 实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 续);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1.1 数据链路和帧 ;;数据链路层像个数字管道 ;3.1.2 三个基本问题 ;1. 封装成帧;用控制字符进行帧定界的方法举例 ;2. 透明传输;解决透明传输问题;SOH;3. 差错检测;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 ;冗余码的计算 ;冗余码的计算举例 ; 110101 ← Q (商) P (除数) → 1101 101001000 ← 2nM (被除数) 1101 1110 1101 0111 0000 1110 1101 0110 0000 1100 1101 001 ← R (余数),作为 FCS ;帧检验序列 FCS ;接收端对收到的每一帧进行 CRC 检验 ;仅用循环冗余检验 CRC 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无差错接受(accept)。 “无差错接受”是指:“凡是接受的帧(即不包括丢弃的帧),我们都能以非常接近于 1 的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产生差错”。 也就是说:“凡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接受的帧都没有传输差错”(有差错的帧就丢弃而不接受)。 要做到“可靠传输”(即发送什么就收到什么)就必须再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 ;3.2 点对点协议 PPP 3.2.1 PPP 协议的特点 ;用户到 ISP 的链路使用 PPP 协议 ;1. PPP 协议应满足的需求 ;2. PPP 协议不需要的功能;3. PPP 协议的组成 ;3.2.2 PPP 协议的帧格式;PPP 协议的帧格式;透明传输问题 ;字符填充 ;零比特填充 ;0 1 0 0 1 1 1 1 1 0 1 0 0 0 1 0 1 0; 不提供使用序号和确认 的可靠传输 ; 3.2.3 PPP 协议的工作状态 ;设备之间无链路;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3.1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的拓扑 ;媒体共享技术; 以太网的两个标准 ;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局域网对 LLC 子层 是透明的 ;以后一般不考虑 LLC 子层 ;2. 适配器的作用 ;计算机通过适配器 和局域网进行通信 ;最初的以太网是将许多计算机都连接到一根总线上。当初认为这样的连接方法既简单又可靠,因为总线上没有有源器件。 ;以太网的广播方式发送 ;为了通信的简便 以太网采取了两种重要的措施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 ;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 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CSMA/CD ;碰撞检测;检测到碰撞后;电磁波在总线上的 有限传播速率的影响 ;1 km;1 km;重要特性;争用期;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 (truncated b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