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docx
PAGE
1-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
一、1.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原理
(1)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环境、材料科学等领域。该技术结合了激光剥蚀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两种技术,能够实现样品的无损分析。在LA-ICP-MS分析过程中,激光束聚焦在样品表面,瞬间将样品中的物质蒸发并形成气态离子,这些离子随后被传输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进行质谱分析。激光剥蚀过程具有快速、高效、选择性好等特点,能够实现对样品中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2)LA-ICP-MS技术的核心部件包括激光系统、等离子体质谱仪和数据处理系统。激光系统采用高功率固体激光器,如Nd:YAG激光器,能够产生高强度的激光束。等离子体质谱仪主要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生器、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器等组成,能够对激光剥蚀产生的离子进行高效分离和检测。数据处理系统负责对质谱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样品中元素的含量信息。
(3)LA-ICP-MS技术在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测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某研究团队利用LA-ICP-MS技术对某地区火山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定,发现该地区火山岩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与全球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稀土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团队揭示了该地区火山岩的成因和演化过程。此外,LA-ICP-MS技术在环境样品、生物样品等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2.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测定方法及流程
(1)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REE)的测定是地质学、地球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测定方法通常包括前处理、样品导入、质谱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步骤。前处理阶段,样品需经过研磨、过筛等物理过程,并可能涉及酸溶解等化学处理,以释放出稀土元素。在样品导入阶段,激光剥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将样品中的稀土元素转化为气态离子,这些离子随后被导入等离子体质谱仪中。质谱分析阶段,离子在等离子体中被电离,经过质量分析器分离,最终由检测器记录质谱数据。数据处理阶段,通过分析质谱数据,可以获得样品中稀土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2)在具体操作流程中,首先对岩石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研磨、过筛和化学溶解等步骤。预处理后的样品需要经过激光剥蚀,这一步骤通常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仪上进行。激光束聚焦在样品表面,产生高温,使样品中的稀土元素蒸发并转化为气态离子。这些气态离子随后被传输到等离子体质谱仪中,在等离子体中被电离,并通过质量分析器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离子被检测器检测,产生质谱信号。通过对比标准样品的质谱信号,可以确定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含量。
(3)在数据处理方面,需要对质谱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首先,采集到的质谱数据需要经过滤波、基线校正等预处理步骤,以提高数据的信噪比和准确性。随后,通过对比标准样品的质谱数据,可以建立稀土元素的定量模型。在定量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样品的基质效应、激光剥蚀效率等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最后,根据定量模型和质谱数据,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每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样品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背景。这一过程对于理解岩石样品的成因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3.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稀土元素的操作步骤
(1)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测定稀土元素的操作步骤通常包括样品准备、激光剥蚀、质谱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关键环节。首先,样品需要经过精确的称重,以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某研究为例,研究人员对一块火山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分析,样品称重后,质量为50毫克。样品经过研磨、过筛后,以粉末形式准备。在激光剥蚀过程中,使用193纳米的ArF准分子激光器,激光功率设定为150毫瓦,剥蚀速度为5赫兹。激光束聚焦在样品表面,形成直径约50微米的剥蚀点。经过多次剥蚀,将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完全蒸发。
(2)在质谱分析阶段,剥蚀产生的气态离子被导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等离子体质谱仪的优化参数包括射频功率、等离子体气流速、雾化气流速等。以某研究团队的分析为例,射频功率设置为1.2千瓦,等离子体气流速为15升/分钟,雾化气流速为1.0升/分钟。在分析过程中,通过优化这些参数,确保了离子束的稳定性和质谱数据的准确性。同时,研究人员对样品进行了空白实验,以消除仪器和试剂的干扰。在空白实验中,所有操作步骤与样品分析完全一致,但未添加样品,结果发现空白值对稀土元素测定的影响极小。
(3)数据处理是LA-ICP-MS测定稀土元素的关键步骤。首先,对采集到的质谱数据进行滤波、基线校正等预处理,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