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阴肾经.ppt

发布:2017-06-11约1.48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学讲座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组成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络相贯,遍布周身,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筋骨皮肉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所以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网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 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和孙络等。 经络系统组成 一、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命名 以经脉所属脏腑的名称和循行的主要部位而定。 三、分布规律 阳经与阳经交于头面 阴经与阴经交于胸腹 阴经与阳经交于四肢 五、表里关系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六、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肺 →大肠 脾←胃 心→ 小肠 肾←膀胱 心包→三焦 肝←胆 第三节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经脉。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 三、诊断 循经诊病: 两胁疼痛――肝胆疾患 前额痛――足阳明胃经 后头痛――足太阳膀胱经 侧头痛――足少阳胆经 巅顶痛――足厥阴肝经 四、治疗 循经取穴: 胃病――胃经――足三里 肝病――胆经――期门 引经药: 太阳经――羌活  阳明经――白芷 少阳经――柴胡 五、预防 灸风门穴可预防感冒 灸足三里、悬钟穴可预防中风 * * 经络 中国医学动画网 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 经脉 络脉 连属部分 经脉 十二经脉 奇经 八脉 十二经别:别行之正经 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阳维 阴维 阳跷 阴跷 络脉 十五络脉 浮络 孙络 连属部分 内部 外部 脏腑经脉 十二经筋 结、聚、散、络于关节部位 十二皮部 第二节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四、走向和交接规律 头 面部 下肢 上肢 手部 下肢 足部 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 足三阴经 胸部 背 部 腹 部 上 第一次循环 第二次循环 第三次循环 一、生理方面 (一)联系全身 (二)运行气血 (三)抵御外邪 二、病理方面 (一)传注病邪 (二)反应病候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