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引导路径研究.pdf
青年就业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
引导路径研究
O顾鑫
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带来诸多影响。在此过程中,高校毕
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指导工作受到冲击。通过推动人工智能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适应人工智
能带来的变化、构建适合人工智能的课程体系等措施,旨在引导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引导教育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劳动形态变得丰富,比如视频会议
给产业经济、高校教育、就业市场等领域都带来了一系使得参会者跨越了地域限制,信息技术使得居家办公
列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及对大成为可能。这使得传统的地域、时间等限制因素在就业
学生正确就业观念的形成,改进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具市场中的作用变弱,虚拟空间成为超越时空的交往空
有重要意义。间,引发了“共享员工”、多种兼职等劳动形态。劳动形
态的多样化一方面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丰富的选
一、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择,另一方面对其知识结构的厚度和宽度,对灵活化、
(一)人工智能对机械性劳动的替代多样化就业环境的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工智能设备与产品对产业和职业结构中,相对
于简单的体力劳动和程式化工作的替代作用,使得大二、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观
量传统工人的工作岗位受到冲击,如物流分栋、高速收和就业指导教育的影响
费、流水线作业,降低了经济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一)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也使得劳动市场的岗位供给减少,加剧了大学生就业1.就业压力产生消极情绪
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市场对体力型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压力。
劳动要求淡化,使得劳动者就业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原首先,一些学生,特别是一些被人工智能替代明显亦或
本只能靠年轻人体力能胜任的工作,在人工智能的帮是对人工智能知识储备少的学生,面对人工智能对工
助下年长者也能从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年轻大学作岗位的替代持排斥态度,对求职就业产生消极情绪,
生的就业产生冲击。存在“慢就业”行为。其次,人工智能时代,用人单位对
(二)人工智能对新岗位新机遇的冲击专业知识的精度、背景知识的宽度、操作技能的熟练度
人工智能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宽而不
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在此过程中,虽然替代了精,缺乏解决实际经验,所学知识和实际需求脱节等问
一些原有岗位,但同时也衍生出新的产业、行业和工作题,这也给一些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再者,
岗位。而目前大学生一代,成长环境比较优越、信息技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就业形态的多样化,使得工作岗位
术比较普及、对新生事物更感兴趣、受教育程度较高,不像原来那么清晰,这和传统就业观念不相符,一些学
这些对接受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优势。人工智能技术催生或学生家长,对新的工作形态接受度较低,还可能形
生出大量的科研、制造、应用、推广和维护工作,都为大成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就业观冲突。
学生就业提供了岗位供给。人工智能技术为产业发展2.新职业机遇带来积极影响
和职业工种提供了更多机会,使得一些职业更具多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创
化、个性化,这与新一代大学生性格契合度较高,也带造出一些新兴的产业和职业,诸如对芯片、软件、大数
来一些新的就业机遇。据行业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