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组合式挡土墙施工.pdf

发布:2024-08-29约2.35万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人工挖孔施工技术方案

1、场地布置

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便道及施工场地布置如下:

1.1、全线清表,平整压实。

1.2、材料、设备通过挖机进行运转;混凝土浇筑通过挖机配合导管溜槽进行。

2、机具准备

2.1、挖掘设备:铁锹、镐、钢钎、手持式凿岩机、空压机、风镐。

2.2、提升设备:慢速卷扬机、提升钢框架,电动葫芦、门式梁架、活底吊桶等。

2.3、运输设备:手推车、小翻斗车、水泵等。

2.4、安全设备:鼓风机、有害气体检测仪、氧气袋、低压、防爆照明灯、活动软梯、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活动盖板、隐体、防毒防尘器具等。

2.5、护壁设备:模板、支撑架,钢筋混凝土套筒、钢套筒等。

2.6、钢筋加工、安装设备,钢筋笼成型成套设备,电焊机、对焊机、吊车等。

3、材料准备

水泥:采用P.O42.5水泥。

砂:宜采用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

碎石:粒径为4.75~31.5mm的连续级配的碎石,含泥量不得大于1%。

外掺剂:减水剂通过试验选用,粉煤灰掺合料通过试配确定。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各项性能指标必须合格。

4、操作工艺

4.1、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浇注第一节砼护壁→在护壁上第二

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垂直运输架、卷扬机、吊桶、排水、排风、照明设施等→

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

注第二节砼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模、浇注砼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检查

持力层→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和持力层→吊放钢筋笼就位→浇注桩身混凝土。

4.2、操作方法

4.2.1、测量放线及定桩位

测量放样前,对施工图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桩位坐标进行复核。测量放样

所使用的导线点、水准点,必须是经过导线控制测量且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复的导线点、水准

点复测成果。必要时要加密控制网,加密点同导线一起附合测量,附合测量符合规范要求后

方可使用。

根据批复的附合测量成果。确定桩位中心,以桩位中心半径为圆心,以桩基半径为半径,

画出孔口护圈内径圆周,撒灰线。驻地工程师核查,批准后支模,浇筑或砌筑孔口护圈。

桩基开挖前及在开挖过程中要对桩位进行复测。安装钢筋笼前对桩位进行复测,以保证

钢筋位置的准确无误,为下一工序正常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

4.2.2、人工挖孔

开挖前平整孔口,做好施工区的地表截、排水和防渗工作,采取间隔跳挖的方式进行,

并采用固定人工挖孔机架(卷扬机)提送物料和弃渣,井下松散层段以人工开挖为主。开挖

过程中,应确保孔壁垂直,壁面光滑,并经常吊线检查桩位中心,发现有偏差应及时修整。

桩孔开挖,应分段进行,根据实际开挖土石情况,一次最大开挖深宜为0.5~1.0m,在开挖

过程中应及时排除孔内的积水。每挖一段,应及时进行岩性编录,仔细核对滑面情况,综合

研究分析,发现异常地层变化,要及时向监理、业主和设计报告,及时变更设计,同时实挖

桩底高程应会同设计,勘察单位现场确定,挖孔弃渣吊出后应及时运往弃渣场,不可堆放于

桩孔周围地带,以防诱发次生灾害。

4.2.3、锁口、护壁施工

总体施工方法:做好锁口盘和每节护壁,开挖一节,做好该节护壁。采用人工浇筑,振

捣器捣实的方法。根据地下水渗水情况确定塌落度,一般在3~5cm。原地面下第一节灌注锁

口,其下挖深1m就灌注C20钢筋砼护壁一节,往下施工以每一节为一施工循环。每节高度为

1m,护壁厚20cm。护壁各节纵向钢筋必须绑扎,禁止简单插入。在节与节之间插竖直钢筋(入

下节17.5cm),以提高护壁的整体性。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

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内侧支撑必须稳固防止模版内移。当护壁砼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

开挖下一节。当护壁砼灌注8小时后才可进行拆模工作。

具体施工方法:

1、开挖直径大于设计直径20-30cm,开挖以后应及时护壁,防止坍孔,护壁模板用组

合式钢模板拼装而成,上口直径略大于下口直径,护壁视地质情况使用,拆上节而支下节,

循环周转使用,上下设两对半圆组合的钢圈顶紧,不另设支撑,钢圈之间用专用扣扣紧。

2、护壁模板分节的高度视土质量情况而定,一般可用100cm。每节模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