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常规.pdf

发布:2025-03-02约5.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常规

哮病,是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平卧

为主要表现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是临床常见难治病之一,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既往有无特异性病史、家族性病史。

(2)了解患者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敏原。

(3)观察患者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痰液的

量、颜色、性状。

(4)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型态,是否有哮鸣音。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

①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

a.风哮。

证候: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

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打喷嚏、咳嗽等。舌淡苔白,脉浮紧。

b.寒哮。

证候: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憨气逆,痰多且色白、

多泡沫,易咳,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肢冷,

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c.热哮。

证候:喉中痰鸣如吼,痰液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扇

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

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d.虚哮。

证候: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

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

②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

a.肺脾气虚证。

证候: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

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滤。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b.肺肾两虚证。

证候: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痰液质黏起沫,脑转耳

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额红,口干,舌质红,

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二、护理要点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患者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立给

予氧气吸入。急性发作期,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给患者安全感。患

者急性发作时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因夜间发作较多,应加强夜间巡视。

给氧浓度为25%〜29%。缓解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3()病室内无灰尘、烟雾及其他刺激性物质,保持安静,适当

保暖,避免寒冷、过分潮湿或干燥。

4()限制探视,避免精神刺激,减少对患者情绪的影响,保证

充分休息。

5()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哮嘴发作时间、特点,咳痰难易及痰色、痰量,

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以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

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②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

立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③患者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

立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④患者夜间喘甚、咳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水肿时,立报告

医生,配合处理。

⑤患者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立

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⑥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报告医生,配

合处理。

⑦患者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咳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

安、嗜睡时,立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⑧根据哮喘发作的规律制订作息时间,发作过程中,不宜进食。

记录患者24小时出人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给药护理:

①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哮证宜热服,热哮证宜偏凉服,补虚

汤药宜温服。服用含麻黄的中药时,注意观察患者汗出及生命体征变

化情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