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取芯设备 Thanks! 石家庄铁道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罗永会 155 3013 5207 luoyh@sjzri.edu.cn * ㈠ (2) JGJ106-2003 三个芯样试件换算值的平均值为代表值; 不同深度的代表值的最小值为桩身强度代表值. 一、钻芯法 7. 结果评定 fcu,1=fcor,m-K1S fcu,2=fcor,m-K2S 最小样本容量:保证抽样的代表性 检测批具有95%保证率的标准值的推定区间计算 (3) GB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一、钻芯法 三层框架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统计参数 一层 二层 三层 合计 芯样数量 27 25 24 76 平均值 49.5 44 39.4 44.5 标准差 7.04 7.02 7.88 8.33 推定值 37.9 32.4 26.5 30.8 置信度为0.9的推定区间(错判率和漏判率均为0.05) 统计参数 一层 二层 三层 合计 芯样数量 27 25 24 76 推定值 37.9 32.4 26.5 30.8 k1 1.23135 1.21739 1.20982 1.38321 k2 2.26005 2.29167 2.30929 1.98732 X1 (上限值) 40.8 35.2 29.9 33.0 X2 (下限值) 33.6 27.9 21.2 28.0 判定结果 达到 设计要求 达到 设计要求 未达到 设计要求 达到 设计要求 二、其它方法 1. 拔出法 P P 简单、准确、直观; 费用低; 需预埋锚固件、不能随机抽检; 后装拔出法。 二、其它方法 2. 射钉法 Penetration Probe Windsor Probe 测量迅速、简便; 射入深度20-70mm,受表面状况及碳化影响较小; 特别适合老结构; 仪器未标准化,发射枪影响显著; 国内尚无专门标准。 测试方法 误差范围(%) 备注 1 钻芯法 7.0~9.0 半破损 2 拔出法 9.0~12.0 半破损 3 贯入法 10.0~13.0 微破损 4 综合法 10.0~15.0 非破损 5 回弹法 14.0~18.0 非破损 6 超声法 18.0~22.0 非破损 三、精度比较 三、方法比较 技术 成熟性 装置 经济性 准确性 测量 简便性 结构物适用性 直观性 对结构无损性 回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超声回弹综合法 ★ ★ ★★★ ★ ★★ ★★ ★ ★ ★ ★ ★ ★ ★ ★ ★★ ★ ★ ★★★ 射钉法 ★★★ ★ ★ ★ ★★★ ★ ★ ★★★ ★ ★ ★ ★ ★ ★ ★ ★ ★ ★★ 后装 拔出法 ★★ ★★ ★ ★ ★★ ★★ ★ ★ ★ ★ ★ ★ ★ ★★ ★ ★ 取芯法 ★ ★ ★★★ ★ ★ ★ ★ ★ ★ ★★★ ★ ★ ★ ★ ★ ★ ★ ★★ ★ 4 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 二、不密实区或空洞检测 一、概 述 三、裂缝深度检测 一、概 述 1. 基本原理 声速(声时); 波幅(衰减系数); 频率响应; 波形(相位) 超声波参量和混凝土物性间的关系 一、概 述 2. 声参数异常值的判读-概率法 抽样检测,根据平均值m、标准差s、确定置信区间,如m±ks ,凡是超出此范围的视为异常值 一、概 述 3. 缺陷区域判断——阴影重叠法 将所有相交的缺陷阴影区进行叠加,其交叉重叠所围成的区域,称为缺陷阴影区,即为缺陷的范围。 二、不密实区及空洞检测 1. 检测方法 对测法: 适用于具有两对平行测试面的结构。 在两对平行的测试面上,画出等间距的网格, 网格间距0.2~1.0m,大型结构物可适当加大。 二、不密实区及空洞检测 2. 检测方法 斜测法: 适用于只有一对平行测试面的结构; 测点间距同前。 斜测法立面图 二、不密实区及空洞检测 1. 检测方法 钻孔法: 适用于钻孔或预埋管,孔距2-3m; 测点间距0.2~0.5m; 缺陷附近,测点加密。 二、不密实区及空洞检测 2. 缺陷范围判断 声测管周围局部缺陷 实际缺陷 异常测线 正常测线 缺陷阴影 检测缺陷范围 a b d c h f g e i 二、不密实区及空洞检测 2. 缺陷范围判断 声测管之间局部缺陷 e f a b i j k l c d g h 二、不密实区及空洞检测 2. 缺陷范围判断 缩颈缺陷 h f b g j i d c l k e a 二、不密实区及空洞检测 2. 缺陷范围判断 三、裂缝深度检测 1. 单面平测法 适用于只有一个外露表面的结构浅裂缝, 如混凝土路面、飞机跑道、隧洞、大体积混凝土浅裂缝。 三、裂缝深度检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