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10115-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河北大学化学实验中心.PDF

发布:2017-08-03约1.16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10115 课程名称: 环境监测 学分学时: 2 学分 68 学时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撰 稿 人: 刘芃岩 审 核 人: 梁淑轩 2015 年5 月20 日制(修)订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 ◆课程编号:110115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学分/学时:2 学分/68 学时 ◆课程类型:  通识通修课程  通识通选课程 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 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  专业发展核心课程  专业发展拓展课程  集中实践课程 ◆适用专业(专业类):环境科学 二年级第四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监测、基础化学实验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中一门综合性的实际应用学科。《环境监测实验》以《环境监测》理论 教学为基础,是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 原理、掌握监测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严谨作风和初步能力。本课程力求将 环境样品的多样性和实验方法的互补性相结合,体现实验科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先进性。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 环境监测实验通过对环境样品(如水体、土壤、大气、噪声、固体废物等等)的分析、测试、 监测,加深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掌握监测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 现代科学仪器和实验方法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了解环境污染来源,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进行科学实验的初步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践, 针对实验中涉及的项目应能熟练操作,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实验的关键环节、干扰消除方法, 掌握从样品采集到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从常规环境监测到复杂环境样品中微量污染物分析的操 作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继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1.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 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实验前,实验指导教师布置相关内容的预习和资料查阅,讲解实验程序和注意事项,设 计性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设计报告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实验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管理,及 时纠正错误。如果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 2 4. 实验完成后,教师验收实验数据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批改实验报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水体、空气常见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 四、学时分配计划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学时 一 实验准备和安全教育 必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