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胜利》PPT课件大纲.pptx
《抗日战争的胜利》PPT课件大纲
战争背景与起因抗日战争历程概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敌后战场开辟与巩固发展国际援助与合作交流抗日战争胜利原因与启示contents目录
01战争背景与起因
九一八事变及影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发动武装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沦陷,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影响与后果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民族危机。
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人士、各社会团体和海外侨胞都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七七事变的发生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今北京)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抵抗,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影响与意义七七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七七事变与全面抗战爆发
国际形势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崛起,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企图将法西斯势力引向苏联和中国。国内形势中国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矛盾尖锐,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然而,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高涨,各种抗日力量不断壮大。国内外形势分析
中国共产党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主张广泛发动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抗战。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认为中国抗战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通过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来取得胜利。持久战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
02抗日战争历程概述
主要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特点敌强我弱,战争形势严峻;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作战任务,共产党领导敌后游击战争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010203040506战略防御阶段特点及主要战役
日本改变侵华方针,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共产党成为抗日主要力量,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形势变化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继续抗战,但消极避战;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积极抗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百团大战等应对枣宜会战等,虽有胜利但总体消极国民党建立晋察冀、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主要力量;开展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共产党战略相持阶段形势变化与应对
战略反攻阶段胜利进军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局部反攻,但作用有限解放区战场:发动大规模反攻,收复大片国土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开始全面反攻,取得辉煌战果国民党战场:在缅北和滇西地区发动反攻,打通西南国际交通线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日战争胜利意义与影响影响意义
0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统一战线政策提出背景及过程
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领导敌后战场抗战。中国共产党正面战场的主力军,组织了多次重要战役,对日寇进行了顽强抵抗。国民党积极支持抗战,参与民主宪政运动,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各种方式支持抗战,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各党派团体在统一战线中作用
坚持抗战与民主的协调统一;加强国共合作,维护合作抗日大局;广泛团结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同抗战。措施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1840年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效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措施及成效
010204统一战线对战争胜利贡献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团结。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对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援助和爱国华侨的支持,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03
04敌后战场开辟与巩固发展
随着正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