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牙周病病因及预防.ppt

发布:2025-02-21约小于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牙周病病因及预防菌斑细菌作为始动因子的证据实验性龈炎观察1965--牙周健康的学生--停止口腔卫生措施--10~21天--发生实验性龈炎。牙周病的分布、患病率、严重程度与该人群的口腔卫生状况、菌斑积聚多少呈正相关。了解流行病学调查始动因素——菌斑细菌

牙菌斑的分类及特点

龈上菌斑:

包括光滑面菌斑、合面点隙列沟菌斑、邻面菌斑和颈缘菌斑。邻面菌斑和颈缘菌斑与龈炎关系密切。

龈上菌斑的细菌成分主要是:G+丝状菌和口腔链球菌。龈下菌斑:

与牙周组织破坏关系密切。其主要细菌是G+丝状菌、球菌及少量G-短杆菌。借助于菌斑和牙体、上皮的附着关系,可将龈下菌斑分为附着菌斑和非附着菌斑。A附着菌斑-直接附着在牙面或牙石上。B非附着菌斑-它位于附着菌斑的表面,为结构松散的菌群,直接与龈沟上皮或袋内上皮接触。菌斑分类示意图牙周病的预防预防牙周病危险因素始动因子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

包括防治疾病发生为目的的健康保护和改善措施。

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指疾病出现后所采取的预防其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是指疾病发展到明显影响生理功能,或威胁生命所进行的治疗措施。一级预防:

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尚未引牙周病损之前立即将其去除。01掌握02二级预防:

旨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轻已发生的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控制发展。三级预防:

属治疗范围,旨在用各种药物和牙周手术方法最大限度地治愈牙周组织病损,防止功能障碍,恢复失牙,重建功能。掌握控制菌斑菌斑的临床评估菌斑显示的意义

作为显示牙面不洁状态的手段;

作为检查、评价牙面清洁程度的手段;

作为确定残留菌斑、以提高口腔清洁技术的手段。1201色彩鲜艳,染色度强,与口腔组织的颜色容易区别02在自然条件下容易脱色03无怪味、臭味04对面部组织和衣物不污染05对口腔黏膜无刺激06有防腐性或杀菌性07无致癌性2、理想的菌斑显示剂应具备如下要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