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docx

发布:2025-03-23约2.0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基础教育是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基的阶段。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自主管理能力发展是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搭建平台,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认识和超越。因此,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保持创新创造热情;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将来独立面对各种问题作好准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从自主环境、自主规划、自主执行和自主评价等方面推进。

自主环境:营造温暖的校园氛围

温暖的校园氛围是前提。学校致力于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学校以“九年照亮一生”为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长远的发展。

一是提供便捷舒适的校园环境。学校不断完善学习和生活设施,如设立研讨间、紫藤书院、和趣园以及天和星际馆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身心,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二是强化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平等。学校通过建立课堂教学常规、教师培训、学生喜爱的教师评选等推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鼓励教师通过民主、平等的沟通方式,与学生建立深厚的信任。定期开展师生交流、心理团体辅导等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三是积极构建校家社共育机制。学校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与家长沟通学校的发展规划,鼓励家长参与校园活动、开展家长讲堂等。此外,学校还与周边单位保持友好合作,统筹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支持。

自主规划:为学生提供成长指导

学校注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一是与高校合作开展专题研究,实现科学引领。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联合开展“家庭抚养与儿童发展研究”“学生成长指导”项目研究,基于科学理论,根植于学校实际,构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教学与育人体系。二是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将学生成长指导目标融入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德育活动之中。以“为何”“如何”“去何方”为主题构建班会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使其明确生涯发展目标。例如,七年级第一学期每个月的班会主题分别为“认识新同学,融入新集体”“做友善平等的少年,尊重他和她”“探索初中学习的不同方法”“总结与规划”。此外,学校构建了“和趣”博物馆课程,包括人与社会历史、自然科学、文化艺术三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课程内容。三是完善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谈心、开设选修课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协助他们制定个人规划和具体目标。

自主执行:搭建多元的实践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执行能力,学校积极搭建多元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己。

一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活动。例如,与北京师范大学、东高地科技馆等单位合作,共同开发“数字科学家”“电子科技”等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创新精神。二是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培养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学校成立了多个学生社团和项目小组,如食育社团、种植社团、陶瓷文化社团、校园景观植物物候研究社团、未来科学家研习营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在活动中自主策划并分工合作。三是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学校强调“学生立场、合作共治”的价值取向,设立了团少学生会等学生组织,让学生参与学校制度的制定、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例如,学校定期召开团员、少先队员和学生代表大会,学生在会上通过提案对学校管理建言献策,学校对每一个提案均作出答复。

自主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和交流

学校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

一是鼓励学生在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反思交流。每次大型活动或项目结束后,学校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汇报,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感悟,发言学生和参会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二是注重学生在同伴合作中的交流。学校借鉴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改变教室的物理环境,课堂上强调相互倾听与合作的关系,教师需成为耐心的倾听者,以构建协同学习的基础,选择合适的课题,确保课题能促进学生主动探讨和深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和交流分享等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满足。三是结合多维测评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与反馈。学校采取多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同伴评价,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可以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支点,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梳理出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发展路径,并从构建校园文化、生涯规划指导、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不断深化实践,为学生自主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