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字化时代下虚拟现实技术对影视艺术影响.doc

发布:2017-06-09约3.0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字化时代下虚拟现实技术对影视艺术影响   摘 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即VR)技术以其内容传递“沉浸”“交互”和“构想”的独特方式,促使影视艺术在制作和传播深度有了较大的变革。其产物――VR影视在进一步满足受众真实感体验的同时,也向影视市场的制作主体发起了挑战。本文从VR技术的三大主体特征,阐述其对影视制作设备、方式、理念等方面的革新性影响,并针对VR影视的发展前景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VR技术;VR影视;革新;前景 影视艺术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产物,以其技术性体现出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鲜明个性。[1]从电影电视在视听上由黑白无声到彩色有声的发展、从2D到3D的维度跨越,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2]的实现。尤其是3D电影的出现,更进一步打开了体验时代的大门,人们对影视活动中的移情效果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新兴的VR技术以其“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的三大特点,具有塑造集视听艺术于一体、形成逼真三维人工虚拟环境的典型特质,逐渐被运用到影视艺术之中。VR技术对传统影视的革新,尤其表现为将影视艺术追求视听和时空的逼真性与内容的假定性结合了起来。逼真的沉浸式体验使观众在虚拟场景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物进行交流、思考,但头套设备的存在又能让观众较好地区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 1 VR影视沉浸式场景的形成与呈现 起初,VR技术被大量运用于游戏领域,仅仅依靠后期建模软件搭建成一个虚拟的游戏环境,玩家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增强愉悦感,而影视则是由单个镜头组成片段,由多个片段构成完整的故事的艺术形式。虽然二者同样具有娱乐功能,但是后者更加注重内容的捕捉――拍摄,只有在高沉浸式场景拍摄的基础上,影视后期才能更好地实现现实感 VR视频的内容拍摄必须依靠360°摄像机、立体3D摄像机、光场摄像机以及动作捕捉系统等高质量、高性能的专业设备来完成,但目前市场上的摄像机通常难以达到其标准,因此影视制作方的首要任务就是升级摄像机。GoPro和Google Jump联合推出的全景摄像机套件是目前最常见的VR摄像装备,整个套件由16台GoPro相机组成。[3]在2015年圣丹斯电影节上,加州帕洛阿尔托的Jaunt VR公司展示了一部与New Deal Studios联合制作的叫《KaijuFury》的怪兽影片,该影片就是使用由16组改装的GoPro透镜放置在一个3D打印壳子里制作而成的360°的摄像机拍摄完成的。除此之外,观众要想真正听到影片人物控制混乱局面时的对话,或者从不同角度近距离地观看影片中怪兽的打斗效果的话,就必须戴上类似于3D眼镜功用的头戴设备,但该设备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视野漏光、延迟、晕眩等 2 交互式体验提高影视作品质量 VR技术第二个重要特性是“交互性”,即人们可以在某个虚拟的场景之中任意选取关注的物件、所处的位置和观察的人物细节,因而这对导演意图的巧妙安排、场景布置、演员表演以及后期包装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导演来说,由于二维空间被打破,人们不再是隔着大银幕被动地接受导演所要传达的理念,而是自主地选择所要关注的点。这就使得导演必须在剧情、布景和道具上煞费苦心,在利用紧凑的剧情吸引观众的同时,在布景和道具上更要与故事发生的场景相符合,让观众沉浸在场景之中,逐步理解导演要传达的影片主题。在VR影视当中,观众与演员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人们可以与演员零距离接触(但是不能对话),观众可能被面前演员的某个细小的动作牵引至影片中,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要更加入戏 即使在拍摄阶段VR摄像机已经初步完成了场景的搭建,后期对于VR影片成形仍然至关重要,甚至其周期会远远长于拍摄阶段,尤其是对于大制作的灾难题材、英雄题材的影片而言。随着《侏罗纪公园》上映带来的巨大反响,VR影视已经得到好莱坞的青睐 3 构想性地实现和强化视听语言的重要性 影视艺术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视听呈现引发共鸣和反思,这与VR技术通过虚拟现实环境的营造促使人们形成感性或理性认知的目的不谋而合。[4]因此,作为影视生命力的视听语言在技术进步下的合理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VR影视在确保空间真实的同时也必须营造视觉和感官的真实,这样才能实现其区别于传统影视的价值 声音是影视中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其中音乐和音响又起到了渲染情绪、烘托气氛的作用。VR影视要想实现其构想性的目的,就必须改进原有的音响设备、声音呈现方式以及声道等等。影院可以将音响系统升级为杜比定向逻辑环绕声(DolbyProLogic)系统,其在听觉上可以为观众创造出身临其境的空间感觉 4 VR影视的发展前景 “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虚拟现实时代已经到来”[5],VR技术正在大面积地从游戏领域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