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pdf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的术语和定义、服务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流程、
服务管理、服务评估与改进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退役军人需求Veteransneeds
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就业创业、解困帮扶、志愿服务、红色传承、社会支持等所需的条件、机会和
资源的总和。
3.2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Veteransocialworkers
遵循退役军人政策法规和社会工作职业规范的专业人员。
3.3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Socialworkservicesforveterans
为退役军人的教育培训、就业创业、解困帮扶、志愿服务、红色传承、社会支持等提供便利的活动。
3.4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Serviceorganizationforveteransocialworkers
专门为退役军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4服务原则
4.1政策指引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及其相关政策法规为指引,确保服务的
合法合规。
4.2公平公正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以平等的方式服务退役军人及与其相关的个人或群体,保障服务过程的公平公
正。
6
4.3个别化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注重各类退役军人之间的差异,充分把握平等待人和个别化服务的理念。
4.4主体发展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或氛围,激发退役军人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
理解尊重其意见,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尊重退役军人在服务过程中的选择和决定。
4.5隐私保密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适当处理退役军人在服务过程中透露和提供的个人信息,包括信息资料的安全
存放和合理利用,不向任何其他人和公众透露或泄露其个人信息和隐秘资料。
4.6非批判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以坦诚、不批判和积极饱满的服务态度服务各类退役军人,从而建立相互信任
的工作关系。
4.7多元联动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与退役军人保障部门、机构、组织之间分工合作、有机衔接、发挥所长,形成
合力。
5服务内容
5.1教育培训
主要包括: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全方位地调查摸底、汇总分析辖区内退役军人特别是就业困难退役军人的
教育培训需求,形成并定期更新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以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紧密围绕社会需求,链接资源为退役军人特别是就业困难退役军人提
供有特色、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利于就业的技能培训服务,鼓励返乡入乡退役军人参加高素
质农民培育计划,助力退役军人提高投身乡村振兴能力;
——链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等优质资源,对有创业意愿
的退役军人开展风险提示、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实践指导等创业培训,并促进落实培训补贴;
——对退役军人开展教育培训,以帮助退役军人特别是就业困难退役军人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想
政治水平、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提升退役军人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5.2就业创业
主要包括:
——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全方位地调查摸底、汇总分析辖区内退役军人特别是就业困难退役军人的
就业需求,建立就业困难退役军人台账,形成并定期更新就业创业需求调研报告;
——助力退役军人保障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引导就业困难退役军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
通过搭建多类岗、多主体、多渠道的“三多归一”就业服务信息平台,以微信公众号、微信群、
就业创业项目为媒介,收集、整理、宣传就业信息,提升退役军人就业信息的覆盖率和知晓度;
——通过定期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分享成功经验,
帮助未能及时就业或下岗失业退役军人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科学确定就业预期,选择适
合自身条件、能力水平的岗位及时就业;
7
——联合退役军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