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本节主要包含三个主要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原理和平
面镜成像的应用。通过本节教学活动,应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
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形成的,初步了解虚像的概念。
探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实验
方案,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总结出实验规律。找准物体在平面
镜中所成的像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所以教学中应该让
学生把蜡烛至少换一个位置,再重做一遍实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
特点后,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一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平面
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教师可通过作图来加强认识,巩固反射规
律的知识,也加强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二、教材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并解释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
验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能力;
②学习用 “等效替代”的方法确定虚像的位置和大小,比较像与
物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
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三、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的能
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图片展示,配合讲解引入。(发放镜子)
师:同学们照镜子的时候能看到什么呢?是不是看到了自己的脸
呢?镜子中的这个人就是你的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
像。那么,镜中的脸与自己的脸一样大吗?接下来,拿着镜子前后移
动,像的大小改变了吗?
2.实验探究
1
()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或者说: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与物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师:根据咱们刚才的观察,能否猜想一下呢? (把同学们的猜想
写在黑板上)
学生: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镜面
2
的距离可能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师:到底是不是我们猜想的这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
如何设计实验,通过探究来验证呢?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两个完全一样的蜡烛模型、玻璃板、刻度尺、白纸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刚才的猜想与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下实验
方案呢?小组讨论,归纳。(提问同学设计,老师归纳总结,并在ppt
上呈现完整的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①在桌上铺一张白纸,让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并在纸上记下
玻璃板的位置。
A
②把一个蜡烛模型放在玻璃板前,并记下位置 ,再拿一个与其
A
形状相同的蜡烛模型,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它与蜡烛 的像完全重
A
合,记下像的位置 。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和正倒关系。
1
A
③在蜡烛 的位置上放上纸板,观察纸上是否有像。
1
1—3 B B ; C
④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重做过程 ,并标记点 、1 、
C1。
3
⑤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连接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
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必须保证玻璃板与纸面垂直放置)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