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易混考点归纳.pdf
中考历史易混考点归纳--第1页
中考历史易混考点归纳
平常考试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在一些细节上出错呢?没关系这里有
易错、易混、易考汇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历史易混考点,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古代史】历史易错、易混、易考知识点
先秦时期
易错点: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居
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
4.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尧、舜、禹时期
实行禅让制。
5.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夏朝。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
替禅让制
6.夏、商、西周三朝的开国君主分别是禹、汤、周武王
7.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分封制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8.司母成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
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
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
种造字方法。
9.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时期是社会大
变革时期
1.化石、遗址、遗迹是研究早期人类的主要依据。
2.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天然火,但北京人不仅会使用天然火,
还会保存火种,这是北京人进步的地方。山顶洞人则更进一步,会人
工取火。
3.纸出现之前中国书写材料的演进:陶器(刻画符号)→龟甲、兽骨
中考历史易混考点归纳--第1页
中考历史易混考点归纳--第2页
(甲骨文)→青铜器(金文)一竹木简、丝帛(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
文字。
一、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
产生。
二、分封制,西周为巩固统治而实施的一项社会等级制度,周天
子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土地、平民、奴隶进行分封给诸侯,建
立侯国,诸侯又可以继续往下分封,等级鲜明,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
性。诸侯的义务:服从天子,缴纳贡品,镇守疆土,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使得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政治上: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出现了局部统一;各国实行改革变法,
成为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
2.经济上:铁农具使用范围得到推广,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
3.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4.社会形态上: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步瓦解;战国时期,封建制度
得以确立。
5、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易混易错:
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生死,而是是否实现了改
革目的,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商鞅变
法中商鞅被处死,只能说明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不能说明变法失
败,因为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
6、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易混易错:都江堰和灵渠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
作用是防洪、灌溉;灵渠是运河,主要作用是航运。另外,前者是秦国
(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