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基于Flash软件对涡流检测原理模块的研究与制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其应用已经遍及国内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发展必不可少的需求,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近年来,高校一方面受到实验场地、仪器设备、课时安排以及指导老师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实验课程任务量大,教学成本投入与实际发展不同步的影响,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已成为制约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的工科院校。如何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取良好的教学成果,已成为当前各理工科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1982年,经原航空工业部高等教育司的批准,以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无损检测专门化)的名义,我校开始招收无损检测专业学生,1984年终于经原国家教委的批准,在南昌航空大学设置“无损检测”本科专业,并正式列入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目录编号为:“军(0602)(试办)《无损检测》”[1]。
三十年来,在全国无损检测学会的知道和关心下,在全国无损检测同行的支持下,南昌航院无损检测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专业创办至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急需的无损检测专业人才,为我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而从我国当前无损检测的发展来看,检测队伍中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操作人员所占比例较小,极大的阻碍了我国无损检测技术自动化、智能化、图像化的进展。由于经验丰富的老一辈检测工作者缺乏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总结,而年轻的检测人员虽然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但在教育阶段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缺乏切实的实践经验,这严重的制约了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引用到无损检测实验教学中来,不仅让上述难题迎刃而解而且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平台。多媒体仿真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在规定时间内在固定场合中按照既定课程内容轮流上课的实验教学模式,多媒体仿真实验教学的方便灵活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较大的自主权,模拟仿真的实验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由此可见,将多媒体仿真实验教学引用到无损检测实验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非常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无损检测知识,提高学生对无损检测的认识,从而推动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由我校唐继红老师主编的《无损检测实验》教材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被全国各大高校无损检测专业认可,并用于实验教学中。但各大高校由于实验场地、实验器材以及其他一系列原因的限制,该教材无法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为了让该教材发挥出发的全部功能,为其做相应的仿真实验极其有必要[3]。
而Flash仿真实验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便于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特殊的教学策略。它可以用来储存、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Flash具有强大的动画编辑功能,它可以根据需求,动态地把相关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形象直观,因此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甚至可能使之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索者[4]。
此次毕业设计内容意在弥补《无损检测实验》在电子教案方面的不足,《无损检测实验》作为在无损检测实验指导方面唯一的一本“十二五”规划教材,是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教研室的教师多年精心编写的各种检测技术实验指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而完成的。一直因为在电子教案和课堂演示方面存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书在各高校的大范围推广。希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能够在这方面做出一定贡献,使这本书能够更加的完善。
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个汇总,希望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锻炼了自己自主设计和万成项目的经验,毕业设计的最大的意义我想在于系统的总结大学中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项目中,使我们在总体上把握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理念,在实际动手过程中,通过不段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加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涡流检测(英文名:eddy current testing):通过测量导电物体在交变磁场中的感应涡流的变化,来对物件进行探伤或物理特性判断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5]。涡流检测的原理是将通有交流电的线圈置于待测的金属板上或套在待测的金属管外(见图)。这时线圈内及其附近将产生交变磁场,使试件中产生呈漩涡状的感应交变电流,成为涡流。涡流的分布和大小,除与线圈的形状和尺寸、交流电流的大小和频率等有关外,还取决于试件的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和尺寸、与线圈的距离以及表面有无裂纹缺陷等[6]。因而,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用一探测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