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 徐复观,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湖北浠水人。徐复观在抗战时期曾师事熊十力,接受熊十力“欲救中国,必须先救学术”的思想,从此下决心去正从学。 主要著作有:《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公孙龙子讲疏》、《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中国经学史基础》、《中国艺术精神》、《石涛研究》、《中国文学论集》等。
三版自叙
再版自叙
第一章 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 第一节 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
? 第二节 孔子与音乐
? 第三节 孔门乐教传承的典籍——《乐论》与《乐记》的若干考证
? 第四节 音乐中的美与善
? 第五节 仁与乐的统一
? 第六节 音乐在政治教化上的意义
? 第七节 音乐与人格修养
? 第八节 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
? 第九节 孔子对文学的启示
? 第十节 孔门艺术精神的转化与没落
第二章 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
? 第一节 问题的导出
? 第二节 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
? 第三节 美、乐、巧等问题
? 第四节 精神的自由解放——游
? 第五节 游的基本条件——无用与和
? 第六节 心斋与知觉活动
? 第七节 艺术精神的主体——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
? 第八节 心斋的虚、静、明
? 第九节 心的主客合一
? 第十节 艺术的共感
? 第十一节 艺术的想象
? 第十二节 庄子的美的观照
? 第十三节 庄子艺术的人生观、宇宙观
? 第十四节 庄子艺术的生死观
? 第十五节 庄子艺术的政治观
? 第十六节 庄子的艺术创造
? 第十七节 庄子的艺术欣赏
? 第十八节 结论
第三章 释气韵生动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书(字)与画的关系问题
? 第三节 玄学的推演及人伦鉴识的转换
? 第四节 由人伦鉴识转向绘画——传神与气韵生动
? 第五节 谢赫在画论中的地位问题
? 第六节 气与韵应各为一义
? 第七节 气韵的气
? 第八节 气韵的韵
? 第九节 气韵兼举的意义
? 第十节 气韵向山水画的发展
? 第十一节 气韵与生动的关系
? 第十二节 气韵与形似问题
? 第十三节 气韵在创造历程中的先后问题
? 第十四节 气韵的可学不可学问题
第四章 魏晋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
? 第一节 由人物向山水
? 第二节 山水与文学
? 第三节 由《世说新语》看玄学与自然
? 第四节 最早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
? 第五节 王微的《叙画》
第五章 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
? 第一节 山水画之停滞与发展
? 第二节 水墨山水画的出现
? 第三节 杜甫的题画诗
? 第四节 唐代文人的画论
? 第五节 张彦远的画论
第六章 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
? 第一节 荆浩著作的著录情形
? 第二节 《山水诀》、《山水论》、《山水赋》的混乱
? 第三节 另一部《山水诀》的问题
? 第四节 荆浩的《山水诀》即《笔法记》
? 第五节 《笔法记》校释
第七章 逸格地位的奠定——《益州名画录》的研究
? 第一节 宋初山水画的完成
? 第二节 《山水松石格》的问题
? 第三节 《益州名画录》的若干问题
? 第四节 逸格的最先推重者
? 第五节 所谓逸格
? 第六节 从能格到神格
? 第七节 逸的把握
? 第八节 由人之逸向画之逸
?
第八章 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结——郭熙的《林泉高致》
? 第一节 郭熙的生平
? 第二节 郭熙对山水画的评价
? 第三节 精神的陶养
? 第四节 内外交相养
? 第五节 穷观极照下的山水形相
? 第六节 选择与创造
? 第七节 观照时的远望
? 第八节 形与灵的统一——远的自觉
? 第九节 向平远的展开
? 第十节 创伤时精神的专一精明
第九章 宋代的文人画论
? 第一节 山水画与欧阳修的古文运动
? 第二节 苏氏兄弟
? 第三节 黄山谷
? 第四节 晁补之的“遗物以观物”
第十章 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
? 第一节 南北分宗的最先提出者
? 第二节 对分宗说批评的反批评
? 第三节 董其昌的艺术思想
? 第四节 南宗的诸问题
? 第五节 赵松雪画史地位的重估
? 第六节 北宗的诸问题
? 第七节 结论
附录一 中国画与诗的融合——东海大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讲稿
附录二 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 附后记
附录三 张大千《大风堂名迹》第四集王诜《西塞渔社图》的作者问题
附录四 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补志
附录五 “兰亭争论”的检讨
附录六 兰千阁藏褚临兰亭的有关问题
附录七 溥心畲先生的人格与画格
目录自叙
当我写完《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后,有的朋友知道我要着手写一部有关中国艺术的书,非常为我担心。觉得因为我的兴趣太广,精力分散,恐怕不能有计划地完成我所能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