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 题: 中国古代人物画
课 时: 1课时
课 型:欣赏型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 通过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中撷取的部分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对唐宋时期人物的分析和欣赏,则要求教师讲课时结合图例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在理解艺术发展现律的基础之上,进行较深入的讲解和赏析,另外也可增加唐宋时期其他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画家作品来加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第,中国古代绘画所强调的笔墨韵味和书性的表现要求,追求气韵的审美标准以及超越视觉表象的文化精神。要分析些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了解在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笔墨的丰富表现力和具有特殊文化意蕴的精神象征。 1、回顾上一节课所讲内容
2、引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
3、提出问题
1)有谁知道中国古代人物画?你们对古代人物画喜欢吗?你们知道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和风格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一系列问题。
1、认真的和老师一起回顾
2、认真的看书
3、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回忆
提问
培养学生
积极主动
思考问题
讲授新课 15-25分钟 1、中国人物画的历史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悠久,在远古的彩陶上、岩石中都留有以人物活动为题材的纹样和符号。据史料的记载,早在春秋时代就有表现人物的绘画。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墓室壁画上的人物画造型和线条质朴生动。东晋画家顾恺之既有著述又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作品传世。至隋唐五代,人物画日趋成熟。
2、中国人物画代表作品
1:工笔画
a: 阎立本(唐)步辇图(中国画,局部)阎立本(?—673),雍州万年人,《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特征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从这件作品可以了解阎立本的技巧特征——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这些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传阎立本(唐)古帝王图卷?晋武帝司马炎 《古帝王图卷?晋武帝司马炎》作者通过西汉至隋之间13个皇帝及其侍从的形象,以不同的精神状貌,来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和政治作为。画家在创作前,对人物都进行深入研究,考据史实,并行严密的构思。图中的晋武帝被作者刻画为双目炯炯、神色威严、有雄才大略和非凡气度的开国之君,人物刻画精微尽致而又真实可信。在艺术风格上,有明显的六朝余韵,与顾恺之等人的绘画,似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传韩(唐)文苑图(中国画) 这幅《文苑图》由宋徽宗赵佶,虽有争议,但从风格和笔上来看,此作与韩的艺术风格极其契合。《文苑图》中画者以松树、石案为背着重对人物情态作细致刻画,他们姿态各异或握笔托腮遐思,或抚松冥想,或展卷凝眸、相互推敲切磋,颇为传神。人物线条组合有序,形神兼备,生动地表现了古代文人吟诵诗文时的专注神态。:李唐(宋)采薇图(中国画,局部) 该图描绘商纣时期的伯夷、叔齐,因商亡而“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薇充饥,终于饿死的故事。就史实本身而言,武王伐纣是顺乎历史潮流的正义行动,伯夷、叔齐的消极抗争并无进步意义。但李唐所表现的却是另一个主题思想,即借此歌颂了有政治气节和民族气节的典型形象,体现出在亡国与分裂的局势下宁死不妥协的精神品质。画面充满严峻和忧愤的情调。石壁流泉,苍松古藤,气氛阴沉冷森。幽僻深山的自然环境,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伯夷、叔齐二人席地对坐,面容清癯,须发蓬乱,目光沉滞而凝注,表情平和坚定,反映了悲愤不屈的气概。李唐开创的新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人所继承,成为南宋山水、人物的主要画派和院派画风的典范,也是南宋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曾鲸(明)张卿子像(中国画,局部)《张卿子像》画的是当时著名医学家兼诗人的张卿子肖像人物面带微笑,手拈长髯,似迎面走来,神情端庄和善、温文尔雅,特别注重面部的细腻刻画,富有体积感;而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画面虽没有背景,却着重于人物的精神气质。
1、边看书边听老师讲解
2、认真的听讲
讲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