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

发布:2019-05-08约3.54万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2 前 言 1、概述 下石节煤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瑶曲镇,距铜川市约54公里。矿区有2.5公里专用运煤铁路直通咸铜铁路梅七支线瑶曲站,铜瑶公路直达矿区与210国道相接,交通十分方便。 井田中心坐标为东经108°51′,北纬35°13′。井田范围东止荒草湾至上石节一线的煤层露头线,西到断头川北侧的4-2#煤层零点边界线,南与陈家山煤矿毗连,北与崔家沟煤矿隔七木桥背斜相望,处于泾、洛两水系分水岭的泾水一侧,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地表最高点+1654m,最低点+1300m,相对高差354m,区内黄土覆盖面积较少,多为山坡森林覆盖,自然景观绮丽壮观。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蒸发量大,雨水稀少,多集中于秋季,年降水量为618.3-891.3mm,温度-23-35.4℃ 2、编制设计的依据 1).《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下石节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及其审批决议书; 2). 西安煤炭设计院关于《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建议书的咨询报告》; 3).《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补勘地质报告》; 4). 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有关的设计规范、安全规程及技术规定。 3、设计的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的模式进行设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拓思路,解放思想,引进国外先进设计思想及矿井管理模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革矿井开拓布署和地面总体布置,力求最大限度地增效减人、缩短工期、节约投资,减少占地,将矿井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的现代化矿井。 4、设计的主要特点 1).井田范围:井田走向长2.5~4.0公里,倾斜宽2~3.9公里,面积13.46平方公里。井田中心坐标为东经108°51′,北纬35°13′。井田范围东止荒草湾至上石节一线的煤层露头线,西到断头川北侧的4-2#煤层零点边界线,南与陈家山煤矿毗连,北与崔家沟煤矿隔七木桥背斜相望,处于泾、洛两水系分水岭的泾水一侧,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形复杂。 2).主要可采煤层: 矿井主采4-2#煤,煤层总体为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浅部倾角为14-19°,深部5-10°,局部有起伏。 4-2#煤层厚度0-34米,一般厚10-12米,分布较为稳定。3#煤局部可采,厚度0 4-2#煤层顶底板情况 直接顶:岩性为灰白~灰色砂质泥岩或粉砂岩,一般厚3-5米,平均4米 老顶:岩性为灰白色中粗岩性为(即小街砂岩),一般厚0-37.72米,平均15.5米 底板:岩性为炭质泥岩、根土岩和花斑泥岩,一般厚为6-24米 3).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Mt/a;矿井计算服务年限为57.1a。 4).井口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设计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和多方案比选论证,确定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的东南部边界外,地表为山坡,场地开阔,较为平坦。 5).井筒形式 井田开拓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的方式,主平硐铺设1000mm的钢丝绳牵引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煤炭的提升任务;副平硐铺设轨距600mm,轨型30kg/m的钢轨,担负矿井的辅助运输任务;回风井采用斜井开拓,担负矿井的回风任务。 6).开拓布置 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单水平开拓方式,水平标高+1225米,井田以+1000水平划分为两个阶段,分为上阶段采区和下阶段采区两个采区进行回采。 7).大巷运输 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方式; 辅助运输:按斜井采用绞车提升,+1000米水平以下采用卡轨车牵引1.5T矿车的方式。 8).井下开采 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大采高一次采全高综采放顶煤采煤法。 9).矿井通风与安全 通风方式为抽出式,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 目 录 第一章 采区概况………………………………………………………………………… 6 第一节 采区范围及储量…………………………………………………………… 7 第二节采区地质及煤层 …………………………………………………………… 12 第二章 采区巷道布置………………………………………………………………… 27 第一节 采煤方法…………………………………………………………………… 27 第二节 采区巷道布置……………………………………………………………… 45 第三节 采区车场…………………………………………………………………… 47 第三章 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 48 第一节 工作面采煤主要工序及顶板管理………………………………………… 48 第二节 工作面劳动组织…………………………………………………………… 56 采区概况 矿区概况 下石节煤矿由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铜川基本建设公司施工,矿井设计能力90万吨/年,1970年3月破土动工,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