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高铁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研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高速列车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高铁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研究班 级: 交通设备 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2016年 4月 11日高铁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研究 摘要:高铁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凭借其耗时短、速度快、安全舒适、性价比高的特点,逐渐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在出行旅游时也选择这种交通方式。高铁在长三角地区的逐步全线开通运行,在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高铁给长三角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入手,认为将来长三角旅游发展应重点推进 “三网”融合等高铁配套设施的建设,构建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体系,实现合作体系效益最大化。一、引言 从京津、武广高铁的建成通车,到沪宁、沪杭和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再到我国四纵、四横高铁主网络和其他城际高铁的立项上马,高铁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根据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5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9万公里;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快速客运网基本覆盖中国各省省会及50万以上人口城市。[1]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区域,自然也是高铁网络密度较高的区域,除了四纵四横中的京沪、沪汉蓉、杭长、沪深等高铁与区域外相连,区域内的沪宁、沪杭已经建成通车,宁杭、杭甬、杭黄、金温等城际铁路或客运专线也已开工兴建,部分线路已经完工,长三角主要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已然形成,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将在高铁的带动下不断拓展延伸。 随着沪宁高速铁路通车,标志着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但长三角经济区不能局限在长三角原有的区域空间,满足于小范围 ;更不能只考虑本区域的局部利益和自身发展。必须整合更大范围的资源,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实施旅游合作。 目前旅游合作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旅游区组织行为的模式研究,即旅游区及其内部的旅游企业组织结构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研究 ;在旅游市场研究中较多涉及联合营销研究。此外,旅游区与相关行业、社会环境的互动研究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在更大的区域内整合各种旅游资源,是在当前高速经济迅速崛起,各地联系更加紧密的背景下,安徽、江西两省与目前的长三角地区正好能够形成旅游资源的互补、旅游产业的联动和生产要素的互动,这对长三角自身发展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整个华东地区旅游地合作单位之间的产品共享和市场共享,从而实现合作体系的效益最大化。高铁给长三角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一)高铁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客流量的增加 高铁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大大拓展了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客源地。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年我国高铁主干网络初步建成,届时将形成“四纵四横”的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五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高铁网络王北延伸至哈尔滨,往西延伸至甘肃、四川省,向南延伸至深圳、香港。近年来随着我国“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于是对旅游的需求也大大增强,但这些地区与长三角地区距离远,在过去交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对高昂的票价、长途旅行望而却步,一旦便捷的高铁线路网络一旦联通可将那里的游客源源不断地送往长三角地区。北京--徐州--南京,宁波--嵊州-- 厦门--深圳、香港开通后又多了一种交通方式将东部沿海地区串成一线。京津唐、环渤海、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高,购买力强,消费态度积极,旅游动机强劲,是全国最主要的旅游客源输出市场。另外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杭州,南京,苏州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地,高铁的开通使大都市之间交通便捷、畅通无阻,外国游客的逗留时间会增长,会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在长三角都市圈停留游玩。高铁刺激了中短途旅游。 高铁的开通将会对游客的出行方式产生影响,使中短途游客、长途游客对出行方式有了新的选择。高铁解决了飞机航班的几项常见问题:1.可以去飞机到不了的城市,有了高铁到一些无飞机场的中小型城市,游客不用再经受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麻烦和折腾;2.高铁的载客量远远胜于飞机,可以同时输送大批乘客,可以大大缓解春运、十一、五一等高峰期的交通压力。 长三角城际高速铁路网开通后,杭州至上海的运行时间缩短到半小时,杭州南京间运行时间只需1小时,杭州到宁波只需40分钟,形成了长三角主要城市间“1小时都市圈”长三角内重点城市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极大促进了城际间的旅游。会有更多的居民选择周末在自己长三角区域内旅游度假,到时短途游的散客人数将大幅增加,周末游将新兴起来。周末二日游范围扩大 ,游客面临更多的目的地选择。高铁的快速使得空间距离变“短”,在高铁速度的提升下,原来不属于长三角游客周末二日游范围的地区也纷纷将加入其中, 特别是一些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