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专项支持重点9.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专项支持重点
紧紧围绕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目标导向科技引领、产业支撑突出前瞻性,强化重点与特色,坚持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原则,种质资源保护、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良种繁育与加工创新成果集成示范,提高我省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一、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内容:重点开展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特色品种等收集与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研发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评价技术,开展种质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共享平台建设,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共用。
预期目标: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资源鉴定、评价保护的技术体系,收集引进农作物种质1500份,鉴定评价种质600份,筛选优异种质资源50份,研发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2-3套,制定种质资源繁育或鉴定评价标准-8项,培养研究生4-6名,申请专利2-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3项,发表论文6-8篇。
(二)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评价
研究内容:重点从国内外引进优异种质资源,采取不同的驯化措施,筛选的优异种质,研究解决林木资源的繁殖、定植等关键技术,并对所调查收集的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状进行生物学观察和遗传评价林木种质资源。
预期目标:建设种质资源共享平台,资源鉴定、评价保护的技术体系,收集保存林木种质1000份,保存圃100亩,制定林木种质资源繁育或鉴定评价标准7-9个,筛选优异种质30份,开发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1-2套,培养研究生-6名,申请专利2-3项,发表论文10-15篇。
(三)畜禽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评价
研究内容:开展我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明确濒危地方物种,对猪、鸡、羊、牛等主要畜禽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保种场、基因库活体保种和精液、胚胎、细胞等生物材料保存试点研究,品种资源标准化保种模式。
预期目标:建立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和多样性评价、鉴定、保护与监测的技术体系,摸清我省畜禽及濒危物种保存情况,收集国内外优良畜禽种质材料100份,研发生物材料保存关键技术3-5套,建立保种场10个,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模式2-3种,获得3-5项新基因或发明专利,制定3-6个畜禽品种保护标准,培养研究生6-9名,发表论文-8篇。(四)水产经济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评价研究内容:开展贝类、藻类、棘皮类等海洋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整理相关地理学、生态学和基础生物学等种质资源信息,加强对主要水产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与评价,开展种场、基因库等生物材料保存试点研究,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模式。
预期目标:我省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模式2-3种,收集国内外优良水产种质材料100份,制定种质收集保护技术和鉴定评价技术标准4-6,发表论文6-9篇,培养研究生-4名。二、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研究内容:围绕、蔬菜、林果、畜禽、水产等我省优势农业产业,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改良中心等育种平台,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开展分子、超纯克隆系等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挖掘与产量、品质、抗逆、抗病虫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关键功能基因,构建特异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创制的优异新种质和新材料,为培育突破性“大品种”提供种质储备。
预期目标:研制成熟的高通量筛选、高效转化和规模化鉴定育种关键技术规程6-8项,开发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耐盐碱等重要功能基因分子标记10-15个,创制聚合2个以上优异基因的新种质新材料80份以上,建立特异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40个,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发表研究论文20-30篇,培养研究生10-15名。
三、大宗农产品品种
(一)粮棉油
研究内容: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为主攻方向,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作物,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改良中心等育种平台,现代育种技术,重点单产潜力综合抗性,培育适应机械化生产、高产稳产、耐盐碱、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预期目标:培育优质型超高产广适型和小麦新品种-4个,公斤/亩。培育适宜机械化、早熟、稳产玉米新品种2-3个;选育适宜机械化、早熟、抗性强的棉花新品种2-3个,皮棉产量比同类对照品种增产8%以上。培育高产大花生出口专用型花生新品种2-3个,。培育优质高产早熟水稻新品种(系)1-2个,品质优于当前主栽品种;培育高淀粉加工型和优质鲜食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系)2-3个;培育适于机械化作业的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新品种1-2个;培育营养价值高、中早熟、抗倒性强谷子新品种1-2个。发表论文1-20篇。
蔬菜
研究内容:以“优质、专用、高抗、耐贮”为主攻方向,现代生物育种技术,重点品质、抗病性和商品性状,培育设施专用和名产蔬菜新品种,以及珍稀食用菌新品种,保障蔬菜种业安全。
预期目标:培育名产蔬菜新品种8-12个,生产性能和主要经济性状超过当前主栽品种培育适合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7-9个,生产性能和商品性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