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资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临床分型 中央型: 发生于髂-股静脉,左侧多于右侧 患侧髂窝、股三角区有疼痛及压痛 浅静脉扩张 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及体温均升高 三、临床分型 周围型: 股静脉血栓与小腿深静脉血栓 股静脉血栓表现为大腿肿痛而下肢肿胀不严重 小腿深静脉血栓为突然出现小腿剧痛,不能着地和踏平,行走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Homans征阳性。 三、临床分型 混合型: 全下肢深静脉血栓 表现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苍白(股白肿)和压痛,伴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 任何活动都使疼痛加重 肢体极度肿胀压迫下肢动脉并出现动脉痉挛,可导致供血障碍,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背和小腿出现水泡,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并呈青紫色(股青肿) 不及时处理可出现静脉性坏疽 (二)物理预防 (二)物理预防 压力梯度长袜: 1、渐进式压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2、预防型/治疗型 (二)物理预防 压力梯度长袜--流程 1、一手伸进弹力袜筒内,抓住袜子足跟部 2、将弹力袜筒翻过来展顺 3、把脚伸入弹力袜内并把弹力袜根部置于足跟部 4、把弹力袜顺腿部循序往回翻并向上拉 5、穿好后将弹力袜贴身抚平 6、手指协调抓紧弹力袜的内侧,将弹力袜外翻脱下 (二)物理预防 压力梯度长袜—禁忌症 心力衰竭 严重的腿部畸形 对弹力袜的材料过敏 局部皮肤情况异常 外周动脉疾病/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外周神经病变或其他引起感觉障碍的疾病 严重的下肢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 (二)物理预防 压力梯度长袜—注意事项 穿弹力袜期间日夜均穿着(每天至少18个小时) 每天至少检查患者皮肤情况2-3次(足跟/踝部/袜口处) 每班观察患者双下肢的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检查弹力袜是否穿着平整有无下滑/穿戴方式不正确等现象 (二)物理预防 压力梯度长袜—注意事项 出现水肿或术后肢体肿胀时,应重新测量腿围,选择合适弹力袜进行交替 若下肢皮肤出现斑纹/水泡/变色(足跟/骨隆突部处),或患者感觉不舒适/疼痛,应停止使用弹力袜 若无法忍受穿着弹力袜,可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或者静脉足底泵(VFP)替代 密切观察 及时评估 (二)物理预防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静脉足底泵 利用机械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瘀滞 (二)物理预防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静脉足底泵 使用前检查管路是否完好 注意踝部、膝关节与压力带位置相应 保持适当松紧度 保持管路通畅 (二)物理预防 (三)药物预防 普通肝素(UFH) 低分子量肝素(LMWH):速碧林、克赛 维生素K拮抗剂(VKA):华法林 Xa因子抑制剂:拜瑞妥 (三)药物预防 口服用药 遵医嘱让患者定时定量服用 遵医嘱复查凝血指标 在服用华法林时,维持稳定的维生素K摄入量—避免大量摄入绿叶蔬菜(菠菜花椰菜/莴笋) (三)药物预防 皮下注射 (三)药物预防 皮下注射 首选部位为腹部 选取脐周围U状区域,避开脐周5CM范围 长期注射的患者,应规律轮换注射部位 两次注射点间距大于2CM为宜 注意避开皮肤皮损/硬结/手术伤口/手术伤疤等 (三)药物预防 皮下注射—留置气泡注射方法 注射前,注射器内留置0.05-0.1ml空气 注射时针尖向下,将气体弹至药液上方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以5-6CM范围捏起皮肤形成一皱褶,在皱褶顶部以90°角垂直进针 注射过程中始终保持皱褶 缓慢推注药物15-30S,注射完毕后暂停5S拔针 (三)药物预防 皮下注射 注射完毕,建议按压3-5min 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按压过程中避免揉搓 规范操作流程 提升护理质量 (三)药物预防 用药观察:出血 遵医嘱予定期复查凝血指标 发生DVT后怎么办? (一)病情观察 每班观察双下肢肿胀/疼痛/皮肤色泽/温度等情况 评估双下肢远端动脉搏动情况 测量双下肢腿围,对比健侧与患侧腿围差异 注意观察有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症状和体征 注重症状观察 及时发现异常 (一)病情观察 腿围测量 髌骨上10cm (大腿围) 胫骨结节下10cm (小腿围) (二)常规护理措施 遵医嘱指导患者活动观察活动后患肢疼痛/肿胀情况 抬高患肢,减轻疼痛和水肿 禁止局部按摩和热敷防止栓子脱落 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有效止痛措施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