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理论考试示范卷试答案新选.docx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理论考试示范卷试答案新选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现场对成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是()
A.至少2厘米
B.至少3厘米
C.至少5厘米
答案:C。解析:根据心肺复苏操作规范,现场对成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至少为5厘米,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血液循环,帮助恢复心跳。
2.以下哪种伤口需要进行伤口冲洗()
A.擦伤
B.刺伤
C.以上都是
答案:C。解析:擦伤和刺伤都可能有污染物进入伤口,伤口冲洗可以清除伤口表面的污垢、细菌等异物,减少感染的机会,所以两种伤口都需要进行伤口冲洗。
3.发现有人触电后,首先应该()
A.用手将触电者拉离电源
B.立即切断电源
C.用木棒将电线挑开
答案:B。解析:发现有人触电,首要的是立即切断电源,这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迅速终止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用手将触电者拉离电源会使施救者也触电;用木棒挑开电线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浪费时间,且如果操作不当也有危险。
4.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
A.15:2
B.30:2
C.30:1
答案:B。解析:目前心肺复苏指南推荐,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
5.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前,应首先()
A.清除口鼻异物
B.进行人工呼吸
C.进行胸外按压
答案:A。解析:溺水者口鼻可能有大量的水、泥沙等异物堵塞气道,在进行心肺复苏前,首先要清除口鼻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否则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都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
6.骨折固定的目的不包括()
A.减轻疼痛
B.防止骨折断端移位
C.促进骨折愈合
答案:C。解析:骨折固定的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防止骨折断端移位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神经等,但它并不能直接促进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是一个生理过程,需要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
7.成人正常的心率范围是()
A.60100次/分钟
B.80120次/分钟
C.4060次/分钟
答案:A。解析: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范围一般是60100次/分钟。心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运动、情绪等。
8.搬运脊柱骨折伤员时,应采用()
A.一人背负搬运
B.二人抱抬搬运
C.硬板担架搬运
答案:C。解析:脊柱骨折伤员如果搬运不当,可能会导致骨折移位,损伤脊髓,造成严重的后果。硬板担架可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脊柱弯曲和扭转,所以搬运脊柱骨折伤员应采用硬板担架搬运。
9.当皮肤被酸、碱灼伤时,应立即()
A.涂抹药膏
B.用大量清水冲洗
C.包扎伤口
答案:B。解析:皮肤被酸、碱灼伤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可以迅速稀释和去除皮肤上的酸碱物质,减少其对皮肤的进一步损伤。涂抹药膏和包扎伤口应在冲洗之后进行。
10.对于鼻出血的伤员,应让其()
A.头后仰
B.头稍向前倾,捏紧鼻翼
C.平躺
答案:B。解析:鼻出血时头稍向前倾,捏紧鼻翼,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进入咽喉引起呛咳和误吸,同时通过压迫鼻翼起到止血的作用。头后仰会使血液倒流,平躺也不利于止血。
11.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频率是()
A.至少80次/分钟
B.至少100次/分钟
C.至少120次/分钟
答案:B。解析: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频率至少为100次/分钟,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血液循环。
12.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
A.先救命,后治伤
B.先治伤,后救命
C.先转运,后急救
答案:A。解析:在现场急救中,首先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即先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如心跳呼吸骤停等,然后再处理其他的伤痛,所以先救命,后治伤是首要原则。
13.被狗咬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立即包扎伤口
B.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C.自行涂抹药膏
答案:B。解析:被狗咬伤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可以清除伤口表面的病毒,然后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立即包扎伤口可能会使病毒在伤口内积聚,自行涂抹药膏不能有效预防狂犬病。
14.以下哪种情况需要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
A.气道异物梗阻
B.中暑
C.低血糖
答案:A。解析:海姆立克急救法主要用于抢救气道异物梗阻的患者,通过冲击上腹部,使膈肌突然上升,产生一股向上的压力,压迫肺部,从而排出气道内的异物。中暑和低血糖不需要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15.对中暑患者进行现场急救时,首先应()
A.将患者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