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水质走航监测技术指南.docx
T/XXXXXXXXX—2022
1
地表水水质走航监测技术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明确了地表水水质走航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以及对各单元性能的基本要求,走航监测工作程序、走航监测的质量控制要求及走航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要求等内容,以便确保走航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指南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等地表水的日常走航巡测、污染物溯源调查和地表水应急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质量标准》
GB/T10250-2007《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101-2019《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915《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96-2003《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99-2003《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3-2003《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191-2005《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
HJ/T377-2019《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T/CWEC13-2019《光谱法水质在线快速监测系统》
T/CAQI169-2021《无人船船载水质监测系统》
T/CAQI170-2021《水质监测无人船巡查作业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T/SSESBXXXX—2022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水质走航监测(waterqualitymonitoringduringnavigation)
以船舶(含无人船)为载体,搭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结合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数据通信及定位技术,实现江河、湖泊等地表水水质自动化、网络化、在线监测,实现在船舶航行过程中对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等地表水中各类污染指标进行连续地定性、定量分析,并基于同步采集的地理位置信息显示各类污染指标浓度或含量在水体航行路径上的连续分布。
3.2水质原位监测(in-situmonitoringofwaterquality)
利用水质监测传感器在水体指定位置开展的现场采样监测活动。
3.3流通池(flowingcell)
通过使用泵等动力装置,从取样点位抽取水样,可以容纳所取水样并能够让所取水样在其中连续流经的容器。
3.4流通池监测(flowingcellmonitoring)
利用传感器或其它分析设备对流通池中水样开展的监测活动。
3.5地理位置信息(geographyinformation)
以搭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基础,可结合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实时获取走航监测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信息。
3.6污染物通量(pollutantflux)
特定污染物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量,简称通量,包括瞬时通量和时段通量。
4系统组成
地表水水质走航监测系统是由船舶载体,水样采集与分析单元,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单元,地理位置信息采集单元,辅助信息采集单元和数据管理平台所组成的综合性水质监测系统。
T/SSESBXXXX—2022
3
船舶载体传感器原位监测子单元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单元流通池采样子单元分析子单元数据管理平台
船舶载体
传感器原位监测子单元
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单元
流通池采样子单元
分析子单元
数据管理平台
水样采集与分析单元
地理位置信息采集单元
地理位置信息采集单元
辅助信息采集单元
辅助信息采集单元
图1地表水水质走航监测系统组成示意图
4.1船舶载体
作为水质走航监测系统的运输载体,运载水质走航监测系统以完成在相应水体中的走航巡测。船舶载体包括各种有人船舶和无人船。为了确保整个水质走航监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船舶载体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船舶载体应具有充足的装载、操作空间和承重负荷,能够安装地表水水质走航监测系统各工作单元,安装空间应不小于400mm×500mm×6000mm,承重负荷应不低于20kg。
(2)监测系统的分析单元、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单元、数据管理平台等应当具有防水、防漏电、抗干扰等措施,确保航行过程中系统能够安全运行。
(3)船舶载体必须充分考虑航行过程中气象条件、船舶航行、振动等因素,便于安装和固定水质走航监测系统中各工作单元,保证监测系统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采用流通池监测时,船舶载体应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