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4大坝帷幕灌浆施工课.ppt

发布:2020-02-21约3.51千字共6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洗孔 洗孔的目的:将残存在孔底岩粉和粘附在孔壁上的岩粉、铁砂碎屑等杂质冲出孔外,以免堵塞裂隙的通道口而影响灌浆质量。钻孔钻到预定的段深并取出岩芯后,将钻具下到孔底,用大流量水进行冲洗,直至回水变清,孔内残存杂质沉淀厚度不超过10~20cm时,结束洗孔。 2.冲洗 冲洗的目的:用压力水将岩石裂隙或空洞中所充填的松软、风化的泥质充填物冲出孔外,或是将充填物推移到需要灌浆处理的范围外,这样裂隙被冲洗干净后,利于浆液流进裂隙并与裂隙接触面胶结,起到防渗和固结作用。 使用压力水冲洗时,在钻孔内一定深度需要放置灌浆塞。 2.冲洗 (1)方式 单孔冲洗 :仅能冲净钻孔本身和钻孔周围较小范围内裂隙中的填充物,因此,此法适用于较完整的、裂隙发育程度较轻、充填物情况不严重的岩层。 群孔冲洗 :把两个以上的孔组成一组进行冲洗,可以把组内各钻孔之间岩石裂隙中的充填物清除出孔外。 2.冲洗 (2)应用 帷幕灌浆的冲洗方法:一般均为单孔冲洗,只有在个别情况下,少数灌浆孔为了某种特殊目的才进行群孔冲洗。 ①高压冲洗 整个过程在大的压力下进行,以便将裂隙中的充填物向远处推移或压实,但要防止岩层抬动变形。 ②高压脉动冲洗 首先用高压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100%,连续冲洗5~10min后,将孔口压力迅速降到零,形成反向脉冲流,将裂隙中的碎屑带出,回水呈浑浊色。当回水变清后,升压用高压冲洗,如此一升一降,反复冲洗,直至回水洁净后,延续10~20min为止。 ③扬水冲洗 将管子下到孔底、上接风管,通入压缩空气,使内的水和空气混合,由于混合水体的比重轻,将孔内的水向上喷出孔外,孔内的碎屑随之喷出孔外。 三.灌浆施工阶段进行的压水试验 目的: 测定围岩吸水性,核定围岩的渗透性。为灌浆时选取泵量,泵压及浆液浓度或配方提供依据,同时冲洗钻孔,检查止浆塞和灌浆管路情况,并且通过灌浆前后压水试验的对比来检验灌浆效果。 三.灌浆施工阶段进行的压水试验 帷幕灌浆施工中,首先在先导孔内需自上而下分段做压水试验。除先导孔外,其他灌浆孔每一灌浆段在灌浆前宜做简易压水试验。 先导孔:每一单元最先施工的灌浆孔,其作用是用于核对或补充水文地质资料和帷幕设计是否合理,指导后续施工。 四.灌浆 1.灌浆施工次序划分的原则 2.灌浆孔的施工顺序 3.灌浆的施工方法 4.灌浆压力 5.浆液浓度和配合比 6.灌浆结束与封孔 1.灌浆施工次序划分的原则 逐序缩小孔距,即钻孔逐渐加密 这样浆液逐渐挤密压实,可以促进灌浆帷幕的连续性; 能够逐序升高灌浆压力,有利于浆浓的扩散和提高浆液结石的密实性; 根据各次序孔的单位注入量和单位吸水量的分析,可起到反映灌浆情况和灌浆质量的作用,为增、减灌浆孔提供依据; 减少邻孔串浆现象,有利于施工。 灌浆孔的施工顺序 大坝的岩石基础帷幕灌浆通常是由一排孔、二排孔、三排孔所构成,多于三排孔的比较少。 ①单排孔 施工次序常分为三个次序 例如:最终孔距为2m时,则第一次序孔孔距为8m,第二次序孔的孔距缩小为4m,第三次序孔的孔距再缩小为2m。 本大坝防渗墙的惟幕灌浆布孔 ②两排孔 先钻灌下游排,后钻灌上游排 ③三排或多排孔 先钻灌下游排,再钻灌上游排,最后钻灌中间排 3.灌浆的施工方法 (1)基岩灌浆方式:循环式和纯压式 帷幕灌浆应优先采用循环式; (2)灌浆方法: 灌浆方法的选定主要根据地质条件,灌浆孔的深度,灌浆的目的等而定,一般分为两大类:全孔一次灌浆和全孔分段灌浆。 大坝灌浆平洞的布置 大坝左岸灌浆平洞的布置 ①全孔一次灌浆 全孔一次灌浆:把全孔作为一段来进行灌浆。一般在孔深不超过6m的浅孔、地质条件良好、岩石完整、渗漏较小的情况下,无其它特殊要求,可考虑全孔一次灌浆、孔径也可以尽量减小。 ②全孔分段灌浆 如果灌浆孔比较深,为了保证灌浆质量,需要将全孔分为若干段进行灌浆。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 综合分段灌浆 小孔径钻孔、孔口封闭、无栓塞、自上而下分段灌浆 a.自上而下分段灌浆 灌注孔口段:灌浆塞卡塞在孔口。 灌注孔口段以下各段时:需将灌浆塞下入孔内,卡塞在该灌浆段顶部以上靠近顶部的位置。若卡塞不住,只能将灌浆塞上移,而不能下放,以免灌浆塞放在了该灌浆段顶部以下的位置处,发生漏灌情况。 适宜在岩石破碎、孔壁不稳固、孔径不均匀、竖向节理、裂隙发育、渗漏情况严重的情况下采用。 b.自下而上分段灌浆 将钻孔一次钻到全孔深,而后在孔内下入灌浆塞,自下而上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