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与制冷系统设备课件.pptx
???第十三章
供水与制冷系统设备
;第一节用水质量分级与要求
;第二节水处理系统及设备;一、水的过滤
;砂滤棒过滤器
;活性炭过滤器;二、水的软化及脱盐
;(一)离子交换装置;2、离子交换法
是用离子交换剂和水中溶解的某些阴阳离子发生交换反应,来除去水中的有害物质。
3、固定床离子交换装置
结构:将离子交换树脂装填于管柱式容器中,形成固定的树脂层。可组合成单床、多床、复床、混合床、多层床等(P460)。
操作:交换、反洗、再生、清洗4个过程全在一个装置中分别进行。
优点:操作简单、设备少、水质稳定。
缺点:树脂用量多,利用率低,操作不连续。
4、连续床离子交换装置;(二)电渗析装置;2、操作过程
进入第1、3、5、7室的水中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要作定向移动。阳离子要向阴极移动,透过阳膜进入极室以及2、4、6室;阴离子要向阳极移动,透过阴膜进入2、4、6、8室。因此,从第1、3、5、7室流出来的水中,阴阳离子数会减少,成为含盐量降低的淡水。
进入第2、4、6、8室的水中离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也要做定向移动。阳离子要移向阴极,但受阴膜的阻挡而留在室内;阴离子要向阳极移动,受阳膜阻挡也留在室内。第2、4、6、8室内原来的阴阳离子均出不去,而第1、3、5、7室中的阴阳离子都要穿过膜进入其中,所以从第2、4、6、8室出来的水中阴阳离子数都会比原水中的多成为浓水。;3、结构:电渗析器有立式和卧式两种
基本部件:离子交换膜、隔板、电极、极框、压紧装置等
离子交换膜:由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
隔板:隔开阴阳两膜,作为水流通道电极:通电后形成外电场,使水层中的离子定向迁移
极框:保持电极与离子交换膜间的距离
压紧装置:压紧交替排列的膜堆和极区;三、水的杀菌;(二)臭氧杀菌;(三)紫外线杀菌
;第三节供水系统及设备;一、水源的选择;二、地下水取水方式;三、供水系统装置;(二)自来水供水
自来水已进行过简单的沉淀和消毒处理但水压水量不稳定,应设置加压和贮存装置
(三)地下水供应系统
地下水→井泵抽→曝气除???锰→清水→水泵→水塔→车间
↑加氯或↓沉砂
抽出后加氯;第四节制冷系统设备;1.制冷过程
压缩式制冷四个过程:压缩、冷凝、膨胀、蒸发;制冷机工作原理被冷却的物质为供热体,温度为T0,较周围介质的温度T低,制冷机从被冷却的物体中取出的热量为Q0,完成循环所消耗的功为L,传递给周围介质的热量为Q;逆向卡诺循环的温熵图;制冷机的制冷量
Q0=Gq0
式中
G——制冷剂在制冷机中的循环量,kg/h
q0——每1kg制冷剂的制冷量,kJ/kg;2、提高效率的方法;实际制冷循环氨T-S;二、一般制冷方法;;空气首先在压缩机中绝热压缩至0.5~0.6MPa,然后在等压下以冷水冷却至可能的温度;冷却后的空气于膨胀问中绝热膨胀,空气温度继续降低;然后温度降低的空气再通过制冷器,在等压下吸取热量,使之回升至原来的温度,再回到压缩机中,进行另一循环。
制冷循环是以两等压过程代替逆卡诺循环中的两等温过程。;特点:
制冷系数较小,故经济性较差;
由于在制冷过程中物质不发生集态变化,无潜热可利用,故单位制冷量也较小;
为了获得足够的制冷量,则需要比较庞大的设备,必造成动力消耗大、成本高;
同时当冷却温度降到0℃时,由于冰霜生成,致使操作困难。;2.蒸汽压缩式制冷
;在蒸发器中产生的低压制冷剂蒸汽(状态1),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到冷凝压力pc,消耗了机械功L,此时为绝热压缩,同时温度不断升高;然后压缩后的蒸汽在过饱和状态下(点2)进人冷凝器中,因受到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的冷却而凝结成饱和液体(点3),并放出热量,其冷凝过程为一等温等压过程;由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经膨胀阀(又称节流阀)进行绝热膨胀到蒸发压力PO,温度降到与之相对应的饱和温度TO(状态点4),此时已成为两相状态的汽液混合物;然后进人蒸发器A,进行等温等压的蒸发过程,以制取冷量Q0。;特点;3.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特点:
吸收式制冷循环是由消耗热能(蒸汽、热水等)来工作的。
在吸收式制冷机中,使用两种工质:制冷剂与吸收剂。
与压缩式制冷的区别:
由热能代替机械能,工质由二种组成;工作原理:
浓度高的制冷剂送人发生器1内吸热蒸发成蒸汽气体
发生器中出来的蒸汽进人冷凝器2,使蒸汽冷凝成液体。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节流阀3减压进人蒸发器4吸热。
制冷剂的蒸汽从蒸发器出来后,进人吸收器5,被经过节流阀7而来的稀制冷剂吸收,吸收时放出热量传给冷却水。稀制冷剂又变成浓的制冷剂,经过溶液泵送人发生器,形成了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