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铝基本面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铜铝基本面分析:
整体看来,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仍是左右金属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美国方面仅仅是阶段性的出现一些逊于预期的经济数据,整体仍处于较好的复苏状态中。欧洲债务危机的好转是当前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
自人民币进一步汇改以来,上海与 LME 期铜市场的套利窗口再度打开,大量的套利买盘也给 LME的铜价带来支撑。库存的持续下降证明了全球铜市的消费动力。持续减少的铜库存令投资者感到乐观。同时,套利买盘的介入也助长了铜价的涨势。
铜价出现明显的反弹,全球显性库存的持续减少为铜价提供支撑。但处在传统消费淡季中的铜价若要出现大幅走强则需要更多的利好刺激,鉴于短期升幅过高,后市存在回落整固的需求。
本周沪铜库存持续下降。
LME 铜库存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截至周五,LME铜库存为 419650吨,注销仓单达到 37575吨,占总库存的8.95%。
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电解铝的减产效果并不明显。成品存货回升接近百亿,电解铝面临二度去库存。成本上升和铝价下跌,电解铝行业经营形势严峻。
后市展望
基本面上,近期,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欧债危机正在好转。这种好转的迹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主权国家遭遇评级下调事件骤然减少,且市场对此反应较为平稳。这一点从7月19日爱尔兰评级遭下调后,当日金融市场表现平稳这一事件中可见一斑;其次、债务危机国家国债顺利发售令市场信心快速回升。7月20 日,西班牙、爱尔兰和希腊再度成功发售了100亿欧元国债,现象表明投资者对欧盟援助计划的最终效果表示认同。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方面发布的逊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再度吸引市场的注意力。美联储在周三对经济前景“异常不确定”的言论,对经济前景比较谨慎的措辞、高盛对美国上半年GDP增幅的调降以及不太乐观的楼市数据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中国海关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中国进口精炼铜211957吨,同比下降44.11%,环比下降24.2%。6月进口数据的下降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内消费趋缓。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6月中国生产精炼铜422000吨,同比增长26.3%,环比增长6%。显然,国内产量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精铜进口。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现阶段的现货市场也维持着较好的水平,现货商较高的采购积极性使现货铜维持着150元/吨左右的升水。自人民币进一步汇改以来,上海与LME期铜市场的套利窗口再度打开,大量的套利买盘也给LME的铜价带来支撑。最新的LME、COMEX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三地库存为64万吨,较4月22日高峰时的79.6万吨下降近20%。库存的持续下降证明了全球铜市的消费动力。持续减少的铜库存令投资者感到乐观。同时,套利买盘的介入也助长了铜价的涨势。
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7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5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73,000吨。去年同期为短缺56,200吨,全年为过剩283,000吨。具体看,2010年1至5月全球矿山铜产量为638万吨,较2009年同期略微有所增长。而全球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长4.95%至789万吨。其中,中国铜产量增加25.1万吨,智利铜产量减少2.44万吨至133万吨。同期,全球铜需求为781万吨,其中,中国表观消费量增长10.5万吨,欧洲 2010年1至5月铜消费量同比增长16%至145万吨。
2010年1至5月全球铝市供应过剩296,000吨,2009年同期铝市供应过剩809,000吨。
技术面分析:
本周走势分析
本周有色金属各合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国内,沪铜及沪锌上涨超过4%,达到4.29%及4.3%,收于55400元及15885元,沪铝上涨幅度略小,为1.77%,收于15275元。
国际,LME各金属合约上涨明显,LME铅涨幅达到了11.58%,除LME铝外,其他各金属合约上涨幅度均在7%以上,铝仅上涨3.56%。
技术面上,受到5日、10日均线的支撑,但受压于60 日均线,沪铝仍处于震荡格局之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