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接入网 承载网 传输网 核心网 区别与关系 .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接入网 承载网 传输网 核心网 区别与关系
HYPERLINK " \l "## 隐藏>>
因而互不兼容。北美标准是基于
IP
的数据传输系统,侧重于对系统接口的规范,具有灵活
的高速数据传输优势;
欧洲标准是基于
ATM
的数据传输系统,
侧重于
DVB
交互信道的规范,
具有实时视频传输优势。从目前情况看,兼容欧洲标准的
Euro
DOCSIS1.1
标准前景看好,我
国信息产业部
——
CM
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类似于这一标准。
Cable
Modem
的工作过程是:以
DOCSIS
标准为例,
Cable
Modem
的技术实现一般是从
87
MHZ
—
860MHZ
电视频道中分离出一条
6MHZ
的信道用于下行传送数据。
通常下行数据采
用
64QAM
(正交调幅)调制方式或
256QAM
调制方式。上行数据一般通过
5
MHZ
—
65
MHZ
之间的一段频谱进行传送,
为了有效抑制上行噪音积累,
一般选用
QPSK
调制
(
QPSK
比
64QAM
更适合噪音环境,但速率较低)
。
CMTS
(
Cable
Modem
的前端设备)与
CM
(
Cable
Modem
)
的通信过程为:
CMTS
从外界网络接收的数据帧封装在
MPEG
—
TS
帧中,通过下行数据调制
(频带调制)后与有线电视模拟信号混合输出
RF
信号到
HFC
网络,
CMTS
同时接收上行接
收机输出的信号,并将数据信号转换成以太网帧给数据转换模块。用户端的
Cable
Modem
的基本功能就是将用户计算机输出的上行数字信号调制成
5
—
65
MHZ
射频信号进入
HFC
网
的上行通道,同时,
CM
还将下行的
RF
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送给用户计算机。
Cable
Modem
的前端设备
CMTS
采用
10Base
—
T
,
100Base
—
T
等接口通过交换型
HUB
与外界
设备相联,通过路由器与
Internet
连接,或者可以直接联到本地服务器,享受本地业务。
CM
(
Cable
Modem
)是用户端设备,放在用户的家中,通过
10Base
—
T
接口,与用户计算机相
联。
有线电视
HFC
网络是一个宽带网络,具有实现用户宽带接入的基础。
1998
年
3
月,
ITU
组织接受了
MCNS
的
DOCSIS
标准,确定了在
HFC
网络内进行高速数据通信的规范,为电缆
调制解调器(
Cable
Modem
)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与
ADSL
不同,
HFC
的数据通信系统
Cable
Modem
不依托
ATM
技术,而直接依靠
IP
技术,所以很容易开展基于
IP
的业务。通过
Cable
Modem
系统,用户可以在有线电视网络内实现国际互联网访问、
IP
电话、视频会议、
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网络游戏等功能。此外,电缆调制解调器也没有
ADSL
技术的严格距
离限制。采用
Cable
Modem
在有线电视网上建立数据平台,已成为有线电视事业发展的必
然趋势。
3
.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太网就成为最普遍采用的网络技术,根据
IDC
的统计,以太
网的端口数约为所有网络端口数的
85%
。
1998
年以太网卡的销售是
4800
万端口,
而令牌网、
FDDI
网和
ATM
等网卡的销售量总共才是
500
万端口,只是整个销售量的
10%
。而以太网的
这种优势仍然有继续保持下去的势头。
传统以太网技术不属于接入网范畴,而属于用户驻地网(
CPN
)领域。然而其应用领域
却正在向包括接入网在内的其它公用网领域扩展。历史上,对于企事业用户,以太网技术一
直是最流行的方法,利用以太网作为接入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
1
)以太网已有巨大的网络基
础和长期的经验知识;
(
2
)目前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都与以太网兼容;
(
3
)性能价格
比好、可扩展性强、容易安装开通以及可靠性高;
(
4
)以太网接入方式与
IP
网很适应,同
时以太网技术已有重大突破,容量分为
10/100/1000Mb/s
三级,可按需升级,
10Gb/s
以太
网系统也即将问世。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由局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组成。
局侧设备一般位于小区内,
用户侧设备一般位于居民楼内;或者局侧设备位于商业大楼内,而用户侧设备位于楼层内。
局侧设备提供与
IP
骨干网的接口,用户侧设备提供与用户终端计算机相接的
10/100BASE-T
接口。局侧设备具有汇聚用户侧设备网管信息的功能。
宽带以太网接入技术具有强大的网管功能。与其它接入网技术一样,能进行配置管理、
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还可以向计费系统提供丰富的计费信息,使计费系统能够
按信息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