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女子的古代称呼.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1
六岁女子的古代称呼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常以生理特征、礼仪习俗或文化意象为依托,六岁女童的称呼亦不例外。这一阶段的幼女,常以“垂髫”或“黄口”代称,二者既体现孩童的生理状态,亦蕴含深厚的文化寓意。
垂髫:发丝轻垂的稚嫩
“垂髫”一词源于幼童未束发的自然形态。《后汉书》载“垂发服戎”之句,即指幼童发丝垂落如帘,未加冠笄。古人以发式区分年龄,六岁女童尚未至束发之年,头发自然垂于肩侧,故称“垂髫”。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以“垂髫”指代天真烂漫的孩童群体,其中自然包含六岁女童。这一称谓既点明生理特征,又暗含对童稚纯真的赞美。
黄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