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1T 2609-2016 太阳能灯诱杀舞毒蛾技术规程 .docx

发布:2025-02-25约1.47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60.01B16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2609—2016

太阳能灯诱杀舞毒蛾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trappingLymantriadisparbysolarlamps

2016-04-25发布2016-06-25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21/T2609—2016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 1

4前期准备 2

5诱虫灯使用方法 2

6诱杀效果检查与记录 3

7管理与维护 3

8安全要求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舞毒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舞毒蛾不同虫态危害调查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舞毒蛾天敌种类 13

参考文献 16

II

DB21/T2609—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附录A、C为资料,附录E为规范。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军、栾庆书、王琴、金若忠、邓正正、姜旭、梁立明、杜勇、张伟岩、云丽丽、董立国、王焱冰、吴海山、邢礼国、白慧敏、张铁利、马玉民、张东方、张贵学、白玉芬、李伟国、房春果、谭桂清、张成福、王卫平、范大庆、陈罡。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DB21/T2609—2016

太阳能灯诱杀舞毒蛾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能灯监测与诱杀防治舞毒蛾的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内舞毒蛾发生区成虫期的监测及诱杀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1915-2010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NB/T34001-2011太阳能杀虫灯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太阳能灯solarlamp

由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具有依自然光强度的变化自动开关或者定时开关功能的一种灯具装置,能发出一定光波波长且能诱捕昆虫成虫,通常用于具有趋光性森林昆虫的监测和诱杀。

3.2

舞毒蛾Lymantriadispar

别名秋千毛虫、苹果毒蛾、柿毛虫,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毒蛾属Lymantria,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世界性农林害虫,目前分为亚洲亚种L.disparasiatica、欧洲亚种L.dispardispar和日本亚种L.disparjaponica。各虫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国内外分布见附录A。

3.3

单波长灯single-wavelengthlamp

不同昆虫成虫对不同波长光波的趋光性不同,能够专一诱捕某一昆虫成虫的特定波长的灯具,波幅宽度10~20nm。

3.4

害虫监测pestmonitoring

2

DB21/T2609—2016

通过对不同时期影响害虫发生的各种因素代表值的测定和评估,确定害虫发生的时间、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3.5

灯光诱杀lighttrap

利用昆虫成虫的趋光性,使用以灯具为主的诱杀装置在农田、林间引诱并杀灭害虫的方法。3.6

诱捕容器trapcontainers

放在诱虫灯下能够将引诱来的昆虫捕捉并杀死的装置。

4舞毒蛾虫情监测与调查

分别在卵、幼虫、蛹、成虫期对区域内舞毒蛾发生状况开展调查,判断危害程度以及是否成灾。舞毒蛾危害程度以及是否成灾参见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舞毒蛾不同虫态的调查方法见附录B、C和D。

5设备准备

5.1支架

高度1.5m,能固定灯头及承载诱捕容器。

5.2电源

蓄电池容量要保证诱虫灯能够工作4天以上,每天至少工作4h。使用太阳能板提供电源,太阳能板的发电量应与蓄电池容量相匹配,太阳能板应安装在朝太阳光照较强的方向(LY/T1915-2010)。

5.3诱捕容器

诱捕容器应选择直径80cm,深度20cm的水盆。

5.4灯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