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8--电控汽油发动机自诊断系统--简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师姓名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数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班级
授课项目及
任务名称
项目8 电控发动机自诊断系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车载自诊断系统的发展。
2.掌握电控汽车电脑自我诊断系统的组成和功用。
3.掌握巡航控制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4.学会使用故障自诊断系统。
技能目标
1.掌握OBD-Ⅱ系统故障检测方法。
2.学会读取发动机数据流。
教学重点
.掌握OBD-Ⅱ系统故障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读取发动机数据流。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讲授电控发动机自诊断系统的内容。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视频的示范讲授车载自诊断系统的发展、组成和功用;巡航控制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OBD-Ⅱ系统故障检测;读取发动机数据流让学生更直接地学习电控发动机自诊断系统。
学时安排
1.了解车载自诊断系统的发展约20分钟。
2. 电控汽车电脑自我诊断系统的组成和功用约80分钟。
3.巡航控制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约120分钟。
4. 使用故障自诊断系统约50分钟。
8. OBD-Ⅱ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示范约25分钟。
9. OBD-Ⅱ系统故障检测;读取发动机数据流训练约6小时。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3辆轿车。
课外作业
对发动机数据流进行分析。
检查方法
随堂提问,计平时成绩。
直接操作设备完成质量评分,计平时成绩。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
【项目引入】
李先生在长途旅行中汽车发动机出现了故障,在路上就近找了一家小型私人维修店,经
检查发现是氧传感器的连接线接触不良。将发动机的故障排除后,维修人员表示该车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但本店没有清除故障码的仪器,无奈之下,李先生只好再将车开到正规的维修店做检查并清除故障码。
【知识目标】
1.了解车载自诊断系统的发展。
2.掌握电控汽车电脑自我诊断系统的组成和功用。
3.掌握巡航控制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4.学会使用故障自诊断系统。
【知识链接】
车载自诊断系统的发展
现代汽车微机控制系统都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当各系统出现故障时,检查发动机警告灯(CHECK、ENGINE 灯)点亮,同时ECU 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一定的程序将故障码从ECU中调出,根据故障码所显示的内容,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有针对性地去检查有关部位,元件及线路,将故障排除。 因此调取故障码诊断微机控制系统故障是检修现代汽车很重要的基本方法。故障诊断并排除后,还应当将存储器内所存储的故障码清除。
OBD全称为“ON-BOARD DIAGNOSTIC”即随车诊断系统。它分为OBD、 OBD-Ⅰ、OBD-Ⅱ三个部分。自1994 年开始全球20% 的制造商采用OBD-Ⅱ系统,至1996年全面采用OBD-Ⅱ。
OBD-Ⅰ自诊断系统
从1985年开始OBD-Ⅰ自诊系统由加州大气资源局制定,1988全面实施。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有三个:
① 仪表中有警示指示灯,用来提示车主车辆的控制系统存在故障。
② 系统有记忆和传送有关排放的故障代码。
③ 能对EGR 阀,燃油系统和其他有关废气排放系统进行测试保养。监控元件:氧传感器、EGR、EVAP。
该系统的缺点主要是无法有效的监控排放,如催化转化器效率监测、EVAP 泄漏监测、监测线路灵敏度不高。由于各厂家采用不同的自诊断系统和排除方法,资料传输不是统一的
SAE和ISO标准,故该系统现已淘汰。
OBD-Ⅱ自诊断系统
OBD-Ⅱ自诊断系统由加州环保局1989 年正式公布,称之为OBD-Ⅱ。直到1996 年各汽车生产厂才对其加州标准车辆上实施了新标准。新标准于1990 年写入了美国联邦大气清洁法,它要求全部49 个州的车辆于1996 年起一律装备OBD-Ⅱ。严格遵守法规的时间定为1999 年。所以,有些1996年的OBD-Ⅱ系统可能会缺少一个OBD-Ⅱ规范的特性,如燃油蒸发污染排放清洁测试。OBD-Ⅱ系统技术先进,对探测排放问题十分有效。但对驾驶者是否接受故障指示灯MIL 的警告,OBD-Ⅱ无法起到作用的。
OBD-Ⅲ自诊断系统
OBD-Ⅲ自诊断系统主要是利用小型车载无线收发系统,通过无线蜂窝通信、卫星通信或GPS 系统将车辆的VIN、故障码及所在位置等信息自动通告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根据该车辆排放问题的等级,对其发出指令,包括建议去何处维修,解决排放问题的时限等。该系统的特点有:① 统一诊断座:端子16;② 统一诊断座位置安装在仪表板下方;③ 解码
器和车辆之间采用标准通讯规则;④ 统一故障码含义;⑤ 具有行车记录器功能;⑥ 监控
排放控制系统;⑦ 解码器能够读码,记录数值,清码等;⑧ 标准的技术缩写术语,定义系统的工作元件。
监控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三项连续监控:失火检测,燃油系统和大部分的元件监控。
②8 项非连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