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件后半学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
教案
任课教师:刘高俊
任课时间:2017年9月第三章 点火系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火系的作用及其要求、常见点火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点火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原理、检修;点火系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教学重点:典型点火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原理、检修。
教学难点:点火系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3-1概述
一、点火系的作用及分类:
作用:提供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2.分类: ①按初级电路通断的控制方式分:传统点火系、半导体点火系(也称晶体管点火系或电子点火系)、计算机控制点火系
②按点火系电源分:磁电机点火系、蓄电池点火系
③按点火系储存能量的方式分:电感放电式、电容放电式
④按点火信号产生的方式分:磁感应式、光电式、振荡式、霍尔效应式
3.点火系的发展情况:1886年使用磁电机点火系(至今仍应用在一些摩托车上);1908年使用蓄电池点火系;60年代使用晶体管点火系(有触点);70年代无触点电子点火系;70年代末微机控制点火时刻的电子点火系。
二、对点火系的基本要求:
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间隙的电压:
(1)击穿电压: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火花时需要的电压
(2)影响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①火花塞电极间隙的大小:电极间隙越大,则击穿电压越高
②气缸内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混合气的压力越高,或温度越低,则击穿电压越高
③电极温度:电极温度越高,则击穿电压越高
④电极极性:点火瞬间火花塞中心电极为负(可降低击穿电压)
⑤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击穿电压随发动机的转速、负荷、点火提前角、混合气浓度而变化
2.电火花要有足够的能量:正常情况下为50~80mJ(起动时大于100 mJ)
3.点火时间应适应发动机的工作情况:
(1)点火顺序与发动机的工作顺序(作功顺序)一致
(2)要有最佳的点火时刻
①点火时刻用点火提前角表示。
②点火提前角:从点火开始到活塞运行至上止点时曲轴所转过的角度
点火提前角过大(点火过早):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引起爆燃,机件易损坏
点火提前角过小(点火过迟):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发动机过热,排气冒黑烟
③最佳点火提前角:发动机能发出最大的功率或油耗最小时的点火提前角
影响最佳点火提前角的主要因素:
(a)转速:最佳点火提前角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
(b)负荷:最佳点火提前角随负荷的增加而减小
(c)起动及怠速:点火提前角减小(甚至不提前点火)
(d)汽油的辛烷值(汽油的牌号):汽油的辛烷值增大,则最佳点火提前角可适当增加
(e)压缩比:压缩比增大,最佳点火提前角可适当减小
(f)混合气的浓度:混合气过浓或过稀时,应增加点火提前角
§3-2 半导体(电子)点火系
一、半导体点火系的组成:P120图3-1
电源、点火开关、信号发生器、点火控制器、分电器、点火线圈、高压线、火花塞等组成
(1)电源:蓄电池、发电机。为点火系提供电能
(2)信号发生器(传感器):将曲轴转角(或活塞上止点位置)转换成电信号
(3)点火控制器(点火模块):控制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电流的通断
配电器:将高压电按点火顺序分配给各缸火花塞
(4)分电器
点火提前机构: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点火时间)
(5)点火线圈:将低压电转换成高压电
(6)火花塞:产生电火花
(7)附加电阻:改善起动和高速时的点火性能(起动时附加电阻被短路)
二、工作原理:图3-2
1.发动机的曲轴转动时,信号发生器产生点火脉冲信号,控制点火控制器的功率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当功率三极管导通时,初级电路(低压电路)接通:
蓄电池正极→电流表→点火开关→附加电阻→初级绕组→点火控制器的功率三极管→搭铁→蓄电池负极 (图中实线所示)
电流通过初级绕组,使铁芯磁化,产生磁场。
2.当功率三极管截止时,则初级电路断开,初级电流及其产生的磁场迅速消失,于是在次级绕组中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动势(高压电)。
3.配电器将高压电分配给各缸火花塞,击穿火花塞的间隙,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此时接通次级电路(高压电路):
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附加电阻→点火开关→电流表→蓄电池正极→蓄电池负极→搭铁→火花塞侧电极→火花塞间隙→火花塞中心电极→高压导线→配电器的旁电极→分火头→配电器的中央电极→高压导线→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 (图中虚线所示)
三、半导体点火系主要元件的构造:
(一)点火线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普通点火线圈(开磁路点火线圈):图3-3
(1)分类:
①按冷却方式分:沥青式(在外壳内填满沥青,也称为干式点火线圈)
油浸式(即在外壳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