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
PAGE
1-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网络协议、网络架构、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安全的认识。实验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搭建简单的局域网,实现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掌握IP地址分配、路由选择、网络安全策略等核心技能。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积累实际网络维护和故障排除的经验,为将来从事网络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验内容涉及TCP/IP协议栈的各个层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将学习到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了解不同层次协议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在网络层实验中,学生将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学习如何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此外,实验还将涉及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如防火墙规则配置、入侵检测系统部署等,以增强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
(3)实验过程中,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到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无线接入点等。通过配置这些设备,学生将掌握VLAN划分、端口镜像、端口安全等高级技术。此外,实验还将涉及到网络监控和管理工具的使用,如Wireshark抓包分析、Nmap端口扫描等。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掌握网络性能分析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验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网络延迟过高的情况,通过使用Wireshark抓包,可以分析出网络延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二、实验环境与设备
(1)实验环境搭建方面,本实验选用了一个典型的校园网拓扑结构,包括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路由器、无线接入点以及客户端设备等。核心交换机采用思科2960系列,具备24个10/100/1000Mbps端口和4个SFP模块,支持VLAN划分、端口聚合等功能;汇聚交换机选用思科3560系列,具备48个10/100/1000Mbps端口和4个SFP模块,具备高密度和模块化设计,便于网络扩展;接入交换机则采用思科2960系列,具备24个10/100Mbps端口,满足普通客户端接入需求。实验中使用的路由器为思科1941系列,具备4个WAN口和24个LAN口,支持PPP、GRE、BGP等多种协议。无线接入点选用思科AP1242,支持802.11a/b/g/n/ac无线标准,覆盖范围广,传输速率高。客户端设备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涵盖Windows、Linux和iOS/Android等。
(2)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对实验环境进行了以下配置:首先,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之间通过光纤链路连接,采用1000Mbps全双工模式,确保高速数据传输;其次,接入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之间通过千兆以太网链路连接,采用802.1qVLAN技术,实现网络隔离;再次,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确保数据包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正确转发;此外,实验环境中还部署了防火墙,对进出网络的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最后,为了保障无线网络的稳定性,我们在接入点周围进行了信号覆盖测试,确保无线信号强度满足实验需求。
(3)实验设备的选型和配置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考虑到实验的普及性和实用性,所选设备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同时具备较好的性能和扩展性;其次,实验环境中的设备尽量采用同一厂商的产品,以降低兼容性问题;再次,针对实验内容的不同需求,合理配置设备端口和模块,如汇聚交换机配置SFP模块,便于未来网络升级和扩展;此外,实验过程中,我们对设备进行了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最后,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们为实验环境配备了相应的网络测试工具,如FlukeDTX-1800电缆测试仪、IxiaIxChariot网络性能测试仪等,便于学生进行网络性能分析和故障排查。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
(1)实验开始前,首先进行网络设备的物理连接。将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路由器以及无线接入点通过相应的网线连接起来,确保所有设备能够相互通信。同时,将客户端设备连接到接入交换机的对应端口,完成物理网络的搭建。
(2)接下来,进入设备配置阶段。首先对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进行配置,包括VLAN划分、端口聚合、STP(生成树协议)配置等。然后,配置路由器,设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确保不同网络段之间的数据包能够正确转发。在无线接入点配置中,设置无线网络的名称(SSID)、安全密钥(WPA2-PSK)以及无线频段等参数。
(3)完成设备配置后,进行网络测试和故障排查。首先,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检查各设备之间是否能够正常通信。接着,使用Tracert命令追踪数据包的路径,确认路由器设置是否正确。此外,使用Wireshark等抓包工具分析网络流量,检测